轅駒嘆
萬物有榮瘁,修途多險虞。
櫪上曾稱駿,轅下反爲駒。
哀鳴望顧盼,主人恩不殊。
不覂騏驥駕,乃與駑蹇俱。
流沙千萬裏,秋風苜蓿枯。
夢想燕然山,追逐大將符。
皮相亦何憑,骨立亦何圖。
儻再賜鞭策,猶堪任馳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榮瘁(róng cuì):興盛與衰敗。
- 險虞(xiǎn yú):危險和憂慮。
- 櫪(lì):馬槽。
- 轅下:指拉車的馬。
- 不覂(bù fěng):不遜色。
- 騏驥(qí jì):良馬。
- 駑蹇(nú jiǎn):劣馬。
- 流沙:沙漠。
- 苜蓿(mù xu):一種草本植物,常用來餵養馬。
- 燕然山:古代山名,位於今蒙古國境內。
- 大將符:大將軍的印信。
- 皮相(pí xiàng):外表。
- 骨立(gǔ lì):指內在的本質。
- 儻(tǎng):如果。
- 鞭策:激勵和驅使。
翻譯
世間萬物都有興盛與衰敗,長途旅行充滿了危險和憂慮。曾經在馬槽中被稱爲駿馬,如今卻成了拉車的幼駒。它哀鳴着,希望得到主人的關注,主人的恩寵並未改變。它並不遜色於那些良馬,卻被與劣馬同等對待。穿越千萬裏的沙漠,秋風中苜蓿已經枯萎。夢想着到達燕然山,追逐大將軍的印信。外表並不能作爲評判的依據,內在的本質纔是真正重要的。如果再得到激勵和驅使,它仍然能夠奮力前行。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一匹曾經榮耀的駿馬淪爲拉車幼駒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對人生榮辱與機遇的深刻思考。詩中,「櫪上曾稱駿,轅下反爲駒」一句,既展現了馬的命運轉折,也隱喻了人的命運無常。後文通過對馬的哀鳴、夢想與期待的描寫,抒發了對重新獲得機會的渴望,體現了不屈不撓的精神。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和對未來的無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