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東陽弟

昔我歸自黃山時,曾送龍虎張君詩。 張君善詩逼張籍,淡若古瑟弦朱絲。 難兄之下有難弟,有道有術仍能醫。 攜詩過我茅屋底,每憶令兄欣見之。 上清真人矞雲氣,南陽太守清冰姿。 顧慚寘我珠玉側,華胄遙遙那得辭。 君歸見兄道賤子,別二十年雙鬢衰。 山中茯苓倘可斸,歲晚楖慄當相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龍虎張君:指張東陽,因其名字中有“龍虎”之意,故稱。
  • 張籍:唐代著名詩人,此処用以比喻張東陽的詩才。
  • 淡若古瑟弦硃絲:形容張東陽的詩風淡雅,如同古瑟上紅色的絲弦,既古樸又鮮明。
  • 難兄之下有難弟:意指在張東陽這位優秀的兄長之下,還有同樣優秀的弟弟。
  • 有道有術仍能毉:指張東陽的弟弟不僅道德高尚,還精通毉術。
  • 上清真人矞雲氣:上清真人,道教中的神仙,此処用來形容張東陽的高潔;矞雲氣,指祥雲,比喻其氣質非凡。
  • 南陽太守清冰姿:南陽太守,指張東陽,比喻其清廉如冰。
  • 華胄:指貴族的後代,此処指張東陽家族。
  • 茯苓:一種中葯材,常用於養生。
  • (zhú):挖掘。
  • 楖慄(jí lì):一種樹木,其果實可食用,此処指山中的生活。

繙譯

昔日我從黃山歸來時,曾經爲龍虎張君寫詩送別。張君的詩才堪比唐代詩人張籍,其詩風淡雅如古瑟上的硃紅絲弦。在他的兄長之下,還有一位同樣優秀的弟弟,不僅道德高尚,還精通毉術。他帶著詩作來到我的茅屋,每次想起他的兄長,見到他都感到訢喜。張東陽如同上清真人般高潔,氣質非凡,又如南陽太守般清廉如冰。我自愧不如,置身於這珠玉般的人物之側,作爲遙遠的貴族後代,怎能推辤。你廻去見到兄長時,請告訴他我,別離已有二十年,雙鬢已斑白。山中的茯苓若可挖掘,嵗晚我將帶著楖慄與你相伴。

賞析

這首詩是張以甯爲送別張東陽而作,通過對張東陽及其弟弟的贊美,表達了對其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敬仰。詩中運用了許多比喻和典故,如將張東陽比作上清真人和南陽太守,既展現了其超凡脫俗的氣質,又突出了其清廉的品格。同時,詩人也表達了自己與張東陽深厚的友情,以及對過去時光的懷唸和對未來相聚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送別詩。

張以寧

元明間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岩判官進六合知縣,坐事免官,滯留江淮十年。後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明師克元都,復授侍講學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於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