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宿僧舍覺起言志

偶攜綠玉壺,來借青蓮座。 桃花對命觴,盡醉頹然臥。 春雲夜不飛,覆被爲我衣。 殘月升高檐,照見白板扉。 蕭然在僧舍,起立雙樹下。 顧影獨徘徊,萬感生清夜。 原生久懸鶉,買臣行負薪。 嗟嗟江海客,何蒙牖下塵。 人生貴適意,富貴何時至。 投湘不可爲,乘桴非吾事。 吾已無黃金,安用求知音。 楚狂接輿者,庶幾獲我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綠玉壺:指精美的酒壺。
  • 青蓮座:指僧人的座位,青蓮象徵清淨。
  • 命觴:指飲酒。
  • 頹然:形容醉後無力的樣子。
  • 覆被:指被子。
  • 白板扉:指沒有裝飾的門。
  • 雙樹:可能指兩棵樹,也可能是佛教中的菩提樹。
  • 顧影:回頭看自己的影子。
  • 懸鶉:指懸掛的鶉鳥,比喻貧窮。
  • 買臣:指買來的僕人。
  • 行負薪:指揹負柴火,比喻辛苦勞作。
  • 江海客:指流浪者或隱士。
  • 牖下塵:指窗下的塵土,比喻卑微的生活。
  • 投湘:指投江自盡,湘指湘江。
  • 乘桴:指乘坐小船,比喻隱居或流浪。
  • 接輿者:指接輿的人,即接引車輛的人,這裏可能指隱士或流浪者。

翻譯

偶然帶着綠色的玉製酒壺,來到僧人的座位旁借坐。 對着桃花飲酒,盡情醉倒後無力地躺下。 春天的雲彩夜晚不飄動,被子成了我的衣裳。 殘月升上高高的屋檐,照見那樸素的門扉。 獨自在僧舍中起身,站在兩棵樹下。 回頭看自己的影子,孤獨地徘徊,深夜中萬般感慨涌上心頭。 原生已經久久地懸掛着鶉鳥,買來的僕人揹負着柴火。 唉,流浪在江海的人,爲何要蒙受窗下塵土的卑微。 人生最寶貴的是適意,富貴何時才能到來。 投江自盡不是我能做的,乘小船流浪也不是我的事。 我已經沒有黃金,哪裏還需要尋求知音。 那個接引車輛的楚國狂人,或許能理解我的心。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僧舍醉酒後的孤獨與感慨。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如春雲、殘月、白板扉,以及對自身境遇的反思,如懸鶉、負薪、江海客,表達了詩人對人生適意與富貴的思考。詩中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追求心靈自由的情懷,以及對知音難尋的感慨。最後以楚狂接輿者的形象,寄託了詩人對理解與共鳴的渴望。

張元凱

明蘇州吳縣人,字左虞。少習《毛詩》。以世職爲蘇州衛指揮,督運漕糧北上,有功不得敘,自免歸。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談天下事,慷慨風發。工詩,有《伐檀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