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四首

· 張羽
處世如逆旅,生年少至百。 朱顏易枯槁,鬢髮終變白。 一朝氣息盡,奄然歸幽宅。 衣裳弗復御,車馬他人得。 豈無俎豆陳,滿案不能食。 所以君子心,鼓瑟以永日。 佳賓時相過,濁酒聊共適。 況此忘百憂,陶然謝形役。 區區塵俗中,鄙吝深可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逆旅:旅館,比喻人生短暫,如同暫居旅館。
  • 生年少至百:很少有人能活到百歲。
  • 朱顏:紅潤的面容,指年輕時的容顏。
  • 枯槁:乾枯,形容衰老。
  • 鬢髮:鬢角的頭髮。
  • 奄然:突然。
  • 幽宅:墳墓,指死後安息之地。
  • :使用。
  •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器具,這裏指祭品。
  • 鼓瑟:彈奏瑟,一種古代樂器。
  • 永日:整天。
  • 相過:互相拜訪。
  • 共適:共同享受。
  • 陶然:愉快,悠然自得的樣子。
  • 謝形役:擺脫形體的束縛,指超脫世俗。
  • 區區:微小,這裏指世俗之事。
  • 鄙吝:小氣,這裏指世俗的狹隘和貪婪。

翻譯

人生在世,如同暫居旅館,很少有人能活到百歲。年輕的容顏容易變得乾枯,鬢角的頭髮最終也會變白。一旦生命結束,就會突然歸於墳墓。生前所穿的衣裳不再使用,車馬也歸他人所有。雖然祭品擺滿案前,卻無法再享用。因此,有修養的人會彈奏瑟,整天以此自娛。佳賓時常來訪,用濁酒共同享受時光。何況這樣能忘卻百般憂愁,愉快地超脫世俗的束縛。在微小的世俗中,那些狹隘和貪婪的想法實在可惜。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比喻和對比,深刻表達了人生短暫和世俗的虛無。詩中,「逆旅」和「幽宅」形象地描繪了人生的無常和終將歸於塵土的命運。通過「朱顏易枯槁」和「鬢髮終變白」的對比,強調了青春易逝和衰老的必然。後半部分則倡導了一種超脫世俗、享受當下的生活態度,通過「鼓瑟以永日」和「陶然謝形役」展現了君子的高雅和豁達。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世俗的深刻洞察。

張羽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