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中春暮

· 張羽
吳山入夢驛程賒,身逐孤帆客海涯。 九十日春多是雨,三千里路未歸家。 桄榔土潤蠻煙合,楊柳江深瘴霧遮。 倚遍闌干愁似海,杜鵑啼過木蘭花。
拼音

所属合集

#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吳山:指吳地的山,這裏泛指江南的山。
  • 驛程賒:驛程,古代的驛站路程;賒,遙遠。
  • 九十日春:指春季的九十天。
  • 桄榔:一種熱帶植物,這裏指其生長的地方。
  • 蠻煙:指南方邊遠地區的煙霧。
  • 瘴霧:熱帶或亞熱帶山林中的溼熱空氣,舊時認爲是瘴癘的病源。
  • 闌干:欄杆。
  • 杜鵑:鳥名,其啼聲常被用來象徵春天的結束或離別的哀愁。
  • 木蘭花:一種花,這裏可能指具體的植物,也可能象徵着美好的事物。

翻譯

江南的山在夢中遙不可及,我隨着孤帆漂泊在海角天涯。 整個春天九十天裏多是雨水,離家已有三千里路還未歸去。 桄榔樹下土地溼潤,南方的煙霧瀰漫,楊柳江邊深處的瘴氣遮蔽了視線。 倚靠在欄杆上,我的愁緒如海一般深沉,杜鵑的啼聲穿過木蘭花,帶來了無盡的哀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遠離家鄉,身處異鄉的孤獨與愁苦。詩中通過對江南山水的懷念、春雨連綿的描寫,以及對南方特有景物的刻畫,如桄榔、蠻煙、瘴霧等,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旅途的疲憊。最後兩句以杜鵑啼叫和木蘭花爲背景,加深了詩人內心的哀愁和對歸家的渴望。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淒涼,展現了詩人對故鄉的無限眷戀和對旅途的無奈。

張羽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