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聞早砧

· 張羽
寂寂秋景晏,蕭蕭涼吹生。 閨人感寒至,一軫遠人情。 嘹亮清砧動,紆徐搗杵鳴。 微茫帶煙遠,蕭疏出林輕。 此時離居客,單眠夢亦驚。 披衣一惆悵,斜月滿山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寂寂:形容非常安靜,沒有聲響。
  • 秋景晏:秋天的景色已經晚。
  • 蕭蕭:形容風聲或草木搖動的聲音。
  • 涼吹:涼風。
  • 閨人:指婦女,特指已婚的女性。
  • 感寒至:感覺到寒冷的到來。
  • 一軫:一時的同情或憐憫。
  • 遠人情:遠方的親人的情感。
  • 嘹亮:聲音清晰響亮。
  • 清砧:清洗衣物時用的砧板。
  • 紆徐:緩慢而有節奏。
  • 搗杵:搗衣用的木棒。
  • 微茫:模糊不清。
  • 帶煙遠:帶着遠處的煙霧。
  • 蕭疏:稀疏,不密集。
  • 出林輕:從樹林中輕輕傳來。
  • 離居客:離家在外的人。
  • 單眠:獨自睡眠。
  • 惆悵:因失望或失意而感到悲傷。
  • 斜月:斜掛的月亮,通常指夜晚。
  • 滿山城:遍佈整個山城。

翻譯

秋天的景色已經很晚,四周非常安靜,只有涼風吹動的聲音。家中的婦女感受到寒冷的到來,一時之間對遠方的親人產生了同情。清晰響亮的砧板聲和緩慢有節奏的搗衣聲響起。聲音模糊地帶着遠處的煙霧,稀疏地從樹林中輕輕傳來。此時,離家在外的人獨自睡眠,連夢中也感到驚醒。他披上衣服,感到一陣悲傷,只見斜掛的月亮遍佈整個山城。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秋天的寂靜和涼意,以及婦女搗衣的聲音,表達了離鄉背井者的孤獨和思念。詩中「嘹亮清砧動,紆徐搗杵鳴」生動地描繪了搗衣的場景,增強了詩的畫面感。後句「此時離居客,單眠夢亦驚」則深刻地表達了離人的心境,使得整首詩充滿了哀愁和懷舊之情。最後以「斜月滿山城」作爲結尾,不僅營造了一種淒涼的氛圍,也加深了詩的意境,使讀者能感受到詩人的孤獨和對家的思念。

張羽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