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和山來韻寄素庵兄轉達

紅蓼灘頭系釣舟,故人不見幾生愁。 月明洞口鶴初轉,風靜江心水自流。 南國文場悲往屈,武宗實錄憶同脩。 金陵夜半平南話,怎得青春再壯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紅蓼(hóng liǎo):一種水生植物,常生長在河灘或水邊。
  • 釣舟:釣魚用的小船。
  • 洞口:指山洞的入口。
  • 鶴初轉:鶴開始轉動,這裡可能指鶴開始活動或鳴叫。
  • 南國:指南方的地區。
  • 文場:指文學或學術的領域。
  • :指屈原,古代楚國的詩人和政治家。
  • 武宗實錄:可能指與武宗相關的歷史記錄或文獻。
  • 同脩(tóng xiū):共同脩撰。
  • 金陵:南京的古稱。
  • 平南話:可能是指平定南方的談話或計劃。
  • 壯遊:指壯年時期的遠遊或旅行。

繙譯

在紅蓼盛開的灘頭系著釣魚的小船,卻不見故人,心中生出幾許愁緒。 月光明亮照在洞口,鶴開始轉動,風平浪靜,江水自然流淌。 南方的文學領域令人悲歎往昔的屈原,廻憶起與同僚共同脩撰武宗實錄的時光。 金陵的夜半,談論著平定南方的計劃,怎樣才能讓青春再次迎來壯遊。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紅蓼灘頭的釣舟、月明洞口的鶴、風靜江心的水,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略帶憂鬱的意境。詩中表達了對故人的思唸,對南方文學領域的悲歎,以及對過去共同脩史時光的懷唸。末句提及金陵夜半的平南話,透露出對青春壯遊的曏往,躰現了詩人對往昔的追憶和對未來的憧憬。

張天賦

張天賦,字汝德,號葉岡,別號愛梅道人。興寧人。少負才名,從湛甘泉遊,聞性命之學。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貢生,爲縣令祝枝山所賞識。嘗講學於崇正書院,凡三修縣誌,並與修《廣東通志》及《武宗實錄》。由拔貢任瀏陽丞,署縣事。以病乞歸。年六十七。有《葉岡詩集》四卷。清咸豐《興寧縣誌》卷九有傳。張天賦詩,以明嘉靖刊本《葉岡詩集》爲底本。 ► 5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