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喜友人王繼武遠過不能出迓口號寄意

· 張羽
不見王郎三十年,病中看刺轉生憐。 吹簫橋上悲秋月,沽酒樓前瞥野煙。 詩格總知猶健在,鬚髯驚說已皤然。 君應問我龍鍾態,約略如君六載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看刺:指看名片。
  • 吹簫橋上悲秋月:在橋上吹簫,對着秋月表達悲傷之情。
  • 沽酒樓前瞥野煙:在酒樓前匆匆一瞥,看到遠處的野煙。
  • 詩格:指詩的風格或水平。
  • 鬚髯:鬍鬚。
  • 皤然:形容白髮蒼蒼的樣子。
  • 龍鍾:形容行動不靈活,老態龍鍾。

翻譯

三十年未見王郎,病中看到他的名片,反而更加心生憐惜。 在橋上吹簫,對着秋月表達悲傷,酒樓前匆匆一瞥,看到遠處的野煙。 他的詩風格我知道依然健在,但他的鬍鬚讓我驚訝,已經白髮蒼蒼。 他應該會問我這老態龍鍾的樣子,大約就像他六年前的樣子。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久別重逢的友人王繼武的深情。詩中,「不見王郎三十年」一句,即道出了兩人久別的事實,而「病中看刺轉生憐」則進一步以病中的心境,加深了對友人的思念與憐惜。後兩句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抒發了對友人詩才依舊的讚賞,以及對其老去的驚訝。結尾處,詩人以自嘲的方式,預想友人會問及自己的老態,從而巧妙地表達了對友人深切的關懷與思念。

張羽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