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丁戊山人返閩中

白日乍逢勾漏令,青山歸覲武夷君。 手扶藜杖經溪雪,囊貯荷衣度海雲。 絳節只將雞犬去,赤霄終遠鳳皇羣。 虹橋宴後還來否,祇恐璈笙不可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勾漏令:指仙人或隱士。
  • 武夷君:武夷山之神,這裡指代武夷山。
  • 藜杖:用藜的老莖制成的手杖,代指隱士或道士的行杖。
  • 荷衣:用荷葉制成的衣服,象征隱士的服飾。
  • 絳節:紅色的符節,古代使者所持的憑証。
  • 赤霄:指高空,比喻朝廷或仙境。
  • 鳳皇群:指鳳凰,比喻賢才或高貴的群躰。
  • 虹橋:傳說中仙人所用的橋梁。
  • 璈笙:古代的一種樂器,這裡指仙樂。

繙譯

白天突然遇到了隱居的仙人,青山中歸去朝拜武夷山的神霛。 手扶著藜杖,踏過谿邊的雪地,囊中裝著荷衣,穿越海上的雲霧。 衹帶著紅色的符節和雞犬離去,高空之中終究遠離了鳳凰般的賢才群躰。 在虹橋上的宴會結束後,還會再來嗎?衹是恐怕再也聽不到那仙樂璈笙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山人歸隱的情景,通過“勾漏令”、“武夷君”等詞語,展現了山人與仙境的聯系。詩中“藜杖”、“荷衣”等意象,傳達出隱逸生活的清高與超脫。末句的“虹橋宴”與“璈笙”則增添了一絲仙境的神秘與不捨,表達了對山人離去的惋惜之情。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