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伯良張元易二光祿攜酒見過得絲字

文園供奉已多時,杜曲看花興不遲。 金埒能來嘶紫馬,玉壺誰爲綰青絲。 乍聞詞客題鸚鵡,何事騷人怨菉葹。 日暮夾城鍾欲動,江南春色滯歸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文園供奉:指在文園(皇家園林)中擔任供奉官,這裡指作者自己。
  • 杜曲看花:杜曲,地名,位於長安附近,以花卉著稱。這裡指訢賞花卉。
  • 金埒:金色的馬廄。
  • 嘶紫馬:紫馬嘶鳴,紫馬象征高貴。
  • 玉壺:指精美的酒壺。
  • 綰青絲:綰,系;青絲,指酒壺上的裝飾繩索。
  • 詞人:指擅長寫詞的文人。
  • 鸚鵡:這裡可能指鸚鵡的美麗或鸚鵡學舌,象征文人的才華。
  • 騷人:指詩人,這裡特指屈原,因其作品《離騷》。
  • 菉葹:一種草,這裡可能指屈原作品中的植物,象征憂國憂民的情懷。
  • 夾城:指城牆之間的道路。
  • 鍾欲動:鍾聲即將響起,暗示時間的流逝。

繙譯

我在文園供奉已經很久了,但在杜曲看花的興致依舊不減。金色的馬廄裡,紫色的馬兒嘶鳴,而那精美的酒壺上,誰來系上青色的絲帶呢?突然聽到詞人們吟詠鸚鵡,爲何詩人卻要抒發對菉葹的哀怨呢?日暮時分,城牆間的鍾聲即將響起,江南的春色讓我遲遲不願歸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文園供奉的閑適生活,以及對自然美景的訢賞和對文人生活的感慨。詩中通過“金埒嘶紫馬”和“玉壺綰青絲”等意象,展現了富貴與雅致的生活場景。同時,通過“詞人題鸚鵡”與“騷人怨菉葹”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不同文人生活態度的思考。結尾的“江南春色滯歸期”則抒發了詩人對江南春色的畱戀,以及對歸期的猶豫和不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