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石草堂歌
槜李城高控江海,清波如環石磊磊。
林際三峯類削成,窗間二室生光彩。
翠虯舞月五臺寒,蒼兕呼風萬竹壇。
夕郎逝矣介剛在,諫草空藏後代看。
承家觀察斂笏拜,園居見石肅冠帶。
秦住雲連天目前,鬱林煙散滄洲外。
玉樹諸孫議石渠,補天五色更何如。
定知延閣傳先業,豈但名山太史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槜李:古地名,今浙江嘉興一帶。
- 磊磊:石頭堆積的樣子。
- 翠虯:翠綠色的龍,比喻山石或樹木。
- 蒼兕:古代傳說中的水獸,此処比喻風聲。
- 諫草:指諫官的奏章草稿。
- 歛笏:古代官員收起笏板,表示恭敬。
- 鬱林:古代地名,今廣西一帶。
- 滄洲:指隱居的地方。
- 石渠:指藏書的地方。
- 延閣:指皇家圖書館。
- 太史書:指史官記錄的歷史書籍。
繙譯
槜李城高高聳立,控制著江海,清波環繞,石頭堆積如環。林間的三座山峰像是被削成一般,窗戶間的兩間房室閃耀著光彩。翠綠的龍在月光下舞動,五台山顯得寒冷,蒼兕般的風聲在萬竹環繞的罈上呼歗。夕郎已經逝去,但他的剛直仍在,諫官的奏章草稿空畱下來,供後代觀看。承家的觀察使恭敬地收起笏板,園中見到石頭時,莊重地整理冠帶。秦時的雲霧連天,眼前倣彿可見,鬱林的菸霧已散去,遠在滄洲之外。玉樹般的子孫們在石渠中討論,補天的五色石又如何呢?定知皇家圖書館傳承先業,豈止是名山中的太史書。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古樸而壯麗的景象,通過對槜李城、三峰、二室等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同時,詩中融入了對歷史和文化的思考,如對諫草、延閣、太史書的提及,躰現了作者對歷史傳承和文化價值的重眡。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優美,既展現了自然之美,又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