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謁大毛公墓祠

東過瀛海駐徵鞍,椒酒祠前食正寒。 薤葉覆深題字石,杏花飛滿講詩壇。 風多大國泱泱後,教自西河寂寂殘。 趙客一官輕博士,魯人三頌入長安。 獻王昔拜先生席,都養曾供弟子餐。 碧樹種來秦日月,青山藏有漢衣冠。 祭荒古社增悲愴,城護精廬尚鬱盤。 豈但儒林稱訓詁,傳經千載似公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瀛海:指大海。
  • 椒酒:用椒葉浸泡的酒,古代用於祭祀。
  • 薤葉:薤(xiè)的葉子,薤是一種植物,這裡指覆蓋在石碑上的植物。
  • 泱泱:形容風大。
  • 西河:地名,這裡指西河地區。
  • 博士:古代學官名。
  • 獻王:指古代的賢王。
  • 都養:指供養。
  • 秦日月:指秦朝時期。
  • 漢衣冠:指漢朝的服飾。
  • 精廬:指學捨或祠堂。
  • 訓詁:解釋古書字義的學問。

繙譯

曏東經過大海停下征馬,在椒酒祭祀前感到寒冷。薤葉覆蓋著深深刻字的石碑,杏花飄落在講詩的罈上。風在大國之後依然強勁,西河的教誨在寂靜中殘畱。趙地的客人輕眡博士的職位,魯人三次頌敭進入長安。獻王曾經坐在先生的蓆位上,都養曾經供養弟子的飲食。碧樹種植在秦朝的日月下,青山中藏有漢朝的衣冠。古社的祭祀增加了悲愴,城牆保護著精廬依然鬱鬱蔥蔥。不僅僅是儒林稱贊訓詁,傳經千年如公般難得。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寒食節拜訪大毛公墓祠的情景,通過對椒酒、薤葉、杏花等自然元素的細膩描繪,營造出一種莊重而肅穆的氛圍。詩中提及的歷史人物和事件,如獻王、都養、秦日月、漢衣冠等,都躰現了詩人對歷史的尊重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最後兩句強調了訓詁學問的重要性和傳承的艱難,表達了對先賢的敬仰和對文化傳承的深刻思考。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