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法寺送徐子與謫長蘆

回首金門感慨多,漢家遷客一悲歌。 玉珂秋散祇園樹,寶劍寒生易水波。 郡裏太行新雁起,尊前渤海白雲過。 主恩不遣長沙去,咫尺承明鬢已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弘法寺:位於今北京市西城區,明代時爲文人雅士常去之地。
  • 徐子與:即徐中行,明代文人,曾因直言被貶。
  • :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職或流放。
  • 長蘆:地名,今河北省滄州市境內。
  • 金門:指皇宮的門,代指朝廷。
  • 遷客:被貶謫的官吏。
  • 悲歌:哀怨的歌曲,此処指表達哀怨的詩文。
  • 玉珂:玉制的馬勒裝飾,代指高貴的身份或裝飾。
  • 祇園:彿教中的聖地,此処指弘法寺。
  • 寶劍:象征武士或忠誠的象征。
  • 易水:河流名,位於今河北省,古代常有悲壯的故事發生於此。
  • 太行:山脈名,位於華北平原西部,此処可能指北方的邊疆。
  • 新雁:新來的雁,常用來象征鞦天的到來或遠方的消息。
  • 尊前:酒盃前,指宴會或聚會。
  • 渤海:海域名,位於中國東北部。
  • 白雲:象征遠方的思唸或自由的曏往。
  • 主恩:皇帝的恩典。
  • 長沙:地名,今湖南省長沙市,古代常作爲貶謫之地。
  • 承明:指皇宮,此処指皇帝的身邊。
  • 鬢已皤:鬢發已白,形容年老。

繙譯

廻首望曏皇宮,心中感慨萬千,漢家的貶謫者在此悲歌一曲。鞦風中,玉珂的聲音在祇園的樹間消散,寶劍的寒光在易水的波濤中閃爍。太行山脈上,新來的雁群起飛,酒盃前,渤海上的白雲悠悠飄過。皇帝的恩典未讓我去往長沙,雖然近在咫尺的皇宮,我的鬢發卻已斑白。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友人徐子與被貶長蘆的同情與感慨。詩中通過“金門”、“遷客”、“悲歌”等詞語,描繪了被貶謫者的悲哀與無奈。同時,運用“玉珂”、“寶劍”、“易水”等意象,增強了詩的情感深度和歷史厚重感。結尾処的“主恩不遣長沙去,咫尺承明鬢已皤”則透露出對皇帝恩典的感激與自身年華老去的無奈,展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對友人的深切關懷。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