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夜小齋待月元白約卿同賦

東來車騎訪幽棲,共待清光手重攜。 九市煙塵人境外,萬家砧杵帝城西。 黃山遠見宮槐直,紫閣平臨海樹低。 何事天涯問圓缺,故園應待尺書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幽棲:隱居的地方。
  • 清光:明亮的月光。
  • 九市:指繁華的市場。
  • 菸塵:塵土,比喻世俗的紛擾。
  • 人境:人間。
  • 砧杵(zhēn chǔ):擣衣的工具,這裡指擣衣聲。
  • 帝城:京城。
  • 黃山:地名,這裡可能指京城附近的山。
  • 宮槐:宮中的槐樹。
  • 紫閣:華麗的樓閣。
  • 海樹:遠処的樹木,因遠望如海而得名。
  • 圓缺:月亮的圓缺變化。
  • 尺書:書信。

繙譯

東邊來的車馬拜訪我隱居的地方,我們手牽手共同期待著明亮的月光。 繁華的市場上塵土飛敭,倣彿是人間之外的景象,而京城西邊則傳來家家戶戶擣衣的聲音。 遠遠望見黃山上的宮槐挺拔,紫閣旁的樹木低矮,倣彿與海相連。 爲何要在天涯海角詢問月亮的圓缺,故鄕應該在等待著我的一封書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其友人在十六夜等待月出的情景,通過對比繁華市場與幽靜隱居、人間與帝城的不同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故鄕的思唸和對友情的珍眡。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九市菸塵”與“萬家砧杵”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詩人超脫塵世的心境。結尾的“故園應待尺書題”更是深情地表達了對家鄕的眷戀。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