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玉少璋虞卿少功啓明上元夜過
白頭方朔奉恩回,田燭村燈社事開。
花月春江人盡樂,草堂煙徑客能來。
觴行解把銀缸照,巾舞寧知玉漏催。
記得祠膏曾侍從,愧君猶道漢臣才。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伯玉、少璋、虞卿、少功、啓明:可能是詩中提到的友人或同僚的名字。
- 方朔:指東方朔,西漢時期的文學家、方士,這裏可能是詩人的自喻。
- 田燭村燈:指鄉村中用於慶祝的燈火。
- 社事:指鄉村的集體活動或節日慶典。
- 草堂煙徑:指詩人隱居的草堂和其間的煙霧繚繞的小徑。
- 觴行:指飲酒。
- 銀缸:指銀製的燈盞。
- 巾舞:指戴着頭巾跳舞。
- 玉漏:古代計時器,這裏指時間。
- 祠膏:指祭祀時用的油脂,這裏可能指參與祭祀活動。
- 漢臣:指漢朝的臣子,這裏可能是詩人的自指。
翻譯
我這白髮蒼蒼的東方朔,受到恩寵後歸來,鄉村中的燈火和慶祝活動已經展開。春江邊的花月之夜,人們都沉浸在歡樂之中,我的草堂和煙霧繚繞的小徑也迎來了客人。我們舉杯暢飲,用銀燈照亮,戴着頭巾跳舞,全然不覺時間的流逝。我記得曾經參與過祭祀活動,感到慚愧的是,你們仍然稱我爲漢朝的臣子之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友人在上元夜的歡聚場景,通過「白頭方朔奉恩回」自喻東方朔,展現了詩人的自嘲與幽默。詩中「田燭村燈社事開」和「花月春江人盡樂」生動地描繪了鄉村節日的喜慶氛圍。結尾的「記得祠膏曾侍從,愧君猶道漢臣才」則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讚譽的謙遜和對過去經歷的回憶。整首詩語言流暢,意境歡快,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