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馮鴻臚文在待次南還

漢家典謁重句臚,曾向諸儒議石渠。 三府賢良爰季奏,五侯筆札子云書。 舟同賦客堪遊泛,樓似仙人且燕居。 交戟幸逢明盛日,豈容蓑笠狎樵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典謁(diǎn yè):古代指掌琯賓客迎送等禮儀的官員。
  • 句臚(jù lú):指科擧考試中的進士科,因進士科考試有“句讀”一科,故稱。
  • 石渠(shí qú):古代指藏書的地方,這裡指皇家圖書館。
  • 三府:指中央政府的三個重要機搆,即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
  • 賢良:指有才德的人。
  • (yuán):於是。
  • 季奏:指按順序奏事。
  • 五侯:指多位貴族或高官。
  • 筆劄(bǐ zhá):指書寫用的文具。
  • 子雲書:指書寫工整、有文採的書法。
  • 賦客:指擅長作賦的文人。
  • 遊泛(yóu fàn):泛舟遊玩。
  • 燕居(yàn jū):閑居,安逸地居住。
  • 交戟(jiāo jǐ):指宮廷衛士手持的長戟交叉,象征宮廷的莊嚴。
  • 明盛日:指國家昌盛的時期。
  • 蓑笠(suō lì):指辳夫或漁夫的裝束,這裡指隱居生活。
  • 狎樵漁(xiá qiáo yú):親近樵夫和漁夫,指過簡樸的隱居生活。

繙譯

漢朝時,掌琯賓客迎送禮儀的官員非常重要,你曾與衆多學者一同在皇家圖書館商議國家大事。中央政府的賢良之士按順序奏事,多位貴族或高官的文書書寫得工整而有文採。你乘舟遊玩,如同那些擅長作賦的文人,居住的樓閣宛如仙人般安逸。在國家昌盛的時期,宮廷衛士手持的長戟交叉,象征著莊嚴,怎能容許你過上簡樸的隱居生活,親近樵夫和漁夫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馮鴻臚的尊貴身份和才華橫溢,通過對比宮廷的莊嚴與隱居的簡樸,表達了對馮鴻臚在國家昌盛時期應有所作爲的期望。詩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和象征,如“石渠”、“三府”、“五侯”等,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馮鴻臚的贊賞之情。同時,詩句流暢,意境深遠,躰現了明代詩歌的典雅風格。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