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日伍舍人朱計部謝侍御司考功見過張武庫袁民部同集得東字

京洛翩翩有數公,何期冠蓋訪牆東。 借居開徑曾非隱,登閣看山暫可同。 尚把椒花供獻歲,更移梅萼試春風。 曲高未敢輕相和,郢客從來盡國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京洛:指京城,這裏指北京。
  • 翩翩:形容風度或文采好。
  • 冠蓋: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車蓋,借指官吏。
  • 牆東:指隱居的地方。
  • 開徑:開闢道路,比喻開始某種活動。
  • 椒花:花椒的花,古代用以象徵節日的喜慶。
  • 獻歲:進入新年。
  • 梅萼:梅花的萼片,指梅花。
  • 試春風:指梅花在春風中綻放。
  • 曲高:指高雅的音樂或詩歌。
  • 郢客:指楚國的文人,這裏泛指文人。
  • 國工:國家的工匠,這裏指技藝高超的人。

翻譯

在北京有這樣幾位風度翩翩的官員,他們怎麼會想到來訪問我這隱居之地呢?我雖然開闢了道路,但並非真正的隱士,我們一同登上閣樓觀賞山景,暫時可以共享這份樂趣。我們還在新年之際供奉着象徵喜慶的花椒花,更在春風中嘗試着讓梅花綻放。我雖然欣賞高雅的音樂和詩歌,但不敢輕易與之相和,因爲那些楚國的文人都是技藝高超的國家工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與幾位京城官員的交往場景,通過「京洛翩翩」、「冠蓋訪牆東」等詞句,展現了官員們的風度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詩中「開徑曾非隱」一句,巧妙地表達了作者並非真正的隱士,而是與官員們共享自然之美的同道中人。結尾的「曲高未敢輕相和」則體現了作者對高雅藝術的敬畏,以及對文人技藝的讚賞。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高雅藝術的尊重。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