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內翰紹傳請告還瓊州省覲

梅花嶺上有秦臺,萬里南征作賦才。 乘傳路尋銅柱去,趨庭人自玉堂來。 天邊渺渺龍樓迥,海上冥冥蜃閣開。 紬史名家誰健筆,北扉持橐待君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乘傳:古代官員出行時乘坐的驛車。
  • 銅柱:古代用來標記邊界或重要地點的柱子。
  • 趨庭:指廻家探親。
  • 玉堂:古代對翰林院的雅稱。
  • 龍樓:指皇宮中的樓閣。
  • 蜃閣:海市蜃樓,比喻虛幻的事物。
  • 紬史:編纂史書。
  • 北扉:指北方的門戶,這裡可能指翰林院的北門。
  • 持橐:指持書囊,古代官員的一種裝束,也用來指代文官。

繙譯

梅花嶺上的秦台,見証了你的萬裡南征與賦詩之才。 乘坐驛車,你尋訪著銅柱的蹤跡,歸家探親,你自玉堂而來。 天邊的龍樓顯得遙遠而渺茫,海上的蜃閣虛幻而神秘。 編纂史書的名家中,誰的筆力能與你匹敵? 北方的門戶正等待著你,帶著書囊,歸來持橐。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王內翰紹傳南征歸來的情景,通過“梅花嶺”、“秦台”等意象展現了其旅途的艱辛與才華。詩中“乘傳路尋銅柱去,趨庭人自玉堂來”巧妙地表達了歸途與歸心的對比。末句“北扉持橐待君廻”則寄寓了對王內翰歸來的期待與對其文才的贊譽。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厚情誼與對其才華的欽珮。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