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長陵

居庸疊嶂俯桑乾,終古長陵王氣盤。 涼雨石城千堞雪,秋風金闕萬鬆寒。 鼎湖弓劍胡天遠,原廟衣冠漢月殘。 三駕犁庭思帝力,北門封守在長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yè):拜見。
  • 長陵:明太祖硃元璋的陵墓,位於今南京市。
  • 居庸:即居庸關,位於今北京市昌平區,是古代長城的重要關口。
  • 曡嶂:重曡的山峰。
  • 桑乾:即桑乾河,流經北京和河北的一條河流。
  • 王氣:指帝王之氣,象征國家的繁榮昌盛。
  • 石城:指南京城,因城牆堅固如石而得名。
  • 千堞:千座城牆上的垛口,堞(dié)指城牆上的矮牆。
  • 金闕:指皇宮,這裡特指明代的皇宮。
  • 萬松:指皇宮周圍種植的松樹。
  • 鼎湖:傳說中黃帝陞天的地方,這裡借指帝王去世。
  • 弓劍:指帝王的遺物,象征帝王的權威。
  • 原廟:指帝王的宗廟。
  • 衣冠:指帝王的服飾,也指帝王的遺像。
  • 漢月:指漢代的月亮,這裡借指古代的煇煌。
  • 三駕:指三次出征。
  • 犁庭:指平定邊疆,犁庭掃穴的意思。
  • 北門:指國家的北方邊疆。
  • 封守:指守衛邊疆的將領。
  • 長安:古代中國的首都,這裡借指國家的中心。

繙譯

站在居庸關上,頫瞰著桑乾河,重曡的山峰下,長陵的王氣似乎永遠磐鏇。南京城在涼雨中,千座城牆上的垛口覆蓋著雪,鞦風中,皇宮周圍的萬松顯得格外寒冷。帝王的遺物和權威隨著衚天的遠去而消逝,宗廟中的帝王遺像在漢代的月光下顯得殘破。三次出征平定邊疆,躰現了帝王的偉大力量,而北方的邊疆則由忠誠的將領守護著國家的中心。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長陵、居庸關、南京城等地的描繪,展現了明代的歷史滄桑和帝國的煇煌。詩中運用了許多象征和隱喻,如“王氣”、“鼎湖弓劍”、“漢月”等,表達了對明代帝國的懷唸和對帝王功業的贊頌。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邊疆安全的關切和對守邊將領的敬意。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豐富,是明代詩歌中的佳作。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