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屈子:指屈原。
- 佞臣:指巧言諂媚的臣子。(佞:nìng)
- 九歌:是屈原創作的一組祭神樂歌。
- 攄辭:抒發言辭,表達意見。(攄:shū)
- 太初:指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元氣,這裏代指天地初始的那種宏大、神祕的力量。
翻譯
屈原一心想着使楚國存續,哪有心思去應付那些奸佞之臣呢。 他創作的《九歌》長久以來都充滿着慷慨激昂之情,千年之後的人們讀來更加感到悲哀辛酸。 他明知抱石投江於事無補,但仍願意抒發心中的言辭來表明心志。 這個人雖然已經不在了,但他的精神氣節卻與天地初始的力量相鄰近。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在端午節時,身處宣城,有感而發,對屈原的懷念與敬仰之情溢於言表。詩的開頭兩句,直接點明屈原對楚國的忠誠以及對佞臣的痛恨,表現出屈原的高尚品質和愛國情懷。「九歌長慷慨,千載愈悲辛」,通過對《九歌》的描述,展現出屈原作品的藝術魅力和其中蘊含的深沉情感,同時也表達了後人對屈原的悲劇命運的同情和感慨。「抱石知無益,攄辭願有陳」,則突出了屈原雖知自己的行動可能無法改變楚國的命運,但仍然堅持表達自己的心聲和志向,這種精神令人欽佩。最後兩句「其人雖已矣,氣與太初鄰」,高度讚揚了屈原的精神氣節,認爲他的精神與天地初始的力量相媲美,永垂不朽。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屈原的敬仰和對其精神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