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毗盧閣

東方初日照觚棱,振舄馮高眼倍明。 四塞河山環大內,諸天樓觀俯滄瀛。 花臺似涌雲中出,仙袂疑從嶽頂行。 綵檻雕闌閒倚遍,九霄長送鳳凰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毗盧閣:古代建築名,此處指位於北京的一座高閣。
  • 觚棱(gū léng):古代建築中的一種裝飾性線條,此處指閣樓的屋脊。
  • 振舄(zhèn xì):振衣,整理衣裳,此處意爲整理衣冠,準備登高。
  • 四塞:指四周的邊塞或邊疆。
  • 大內:指皇宮。
  • 滄瀛:指大海。
  • 仙袂(xiān mèi):仙人的衣袖,此處指仙人的形象。
  • 九霄:指天空的最高處。

翻譯

東方的太陽初升,照耀着閣樓的屋脊,我整理衣冠,登高望遠,眼前豁然開朗。四周的河山環繞着皇宮,站在高樓上俯瞰,彷彿能看到茫茫大海。花臺彷彿從雲中涌現,仙人的衣袖似乎在山頂飄動。我閒適地倚靠着彩色的欄杆,雕花的闌干,彷彿能聽到天空中鳳凰的長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登上毗盧閣時的壯麗景象和超然心境。詩中,「東方初日照觚棱」一句,以東方的日出象徵新的一天的開始,同時也映襯出閣樓的高聳。隨後的「振舄馮高眼倍明」表達了詩人登高望遠的愉悅心情。詩中的「四塞河山環大內,諸天樓觀俯滄瀛」描繪了壯闊的自然景觀和宏偉的建築羣,展現了詩人的胸懷和視野。結尾的「九霄長送鳳凰聲」則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寓意着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文景觀的讚美之情。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