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暮春:春季的末尾階段,即農曆三月。
- 殘花:凋零的花朵。
- 路危:道路艱險,此處可引申爲人生道路艱難。
- 思理:思考治理(自己的人生或事務)。
- 病中身:身患疾病的身體。
- 吳楚:春秋時期的吳國和楚國,這裏泛指江南地區。
- 蘇張:指蘇秦和張儀,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以口才和謀略著稱。
- 夢裏蘧(qú)廬:「蘧廬」指古代驛站上供人休息的房子,這裏比喻虛幻不實的事物,整句表示在夢中覺得得失都變得不真實。
- 糟粕(pò):指廢棄無用的事物,此處可理解爲表面上無價值的東西。
- 經綸:整理絲縷、理出絲緒和編絲成繩,統稱經綸,引申爲籌劃治理國家大事。
- 梧桐:一種落葉喬木,常被視爲高貴的象徵。
- 樲(èr)棘:酸棗樹,多刺,常被視爲低賤的象徵。
- 場師:園丁。
翻譯
騎馬踏着凋零的花朵,又到了暮春時節,在人生道路艱難且身患疾病之時,我不禁陷入沉思。我在這江南地區爲官,慚愧自己的才能比不上戰國時的蘇秦和張儀。在夢中,覺得得失都如虛幻,書案上看似無用的東西,卻隱藏着治國的方略。像梧桐那樣高貴的和如樲棘般低賤的事物不知有多少,但有很多卻未被真正認清,就像園丁難以分辨所有植物一樣。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在暮春時節,身處病中,對自己的人生和才能進行反思時所作。詩的首聯通過「馬踏殘花」和「病中身」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暮春時節的蕭瑟氛圍以及作者身體不適、心情沉重的情境。頷聯中作者將自己所處的江南地區與春秋時期的吳楚之地相聯繫,又自慚才能不及戰國時的蘇張,表現出對自己的不滿和對歷史人物的敬仰。頸聯以「夢裏蘧廬輕得失」表達對得失的一種超脫看法,而「案頭糟粕隱經綸」則暗示表面上看似無用的東西,可能蘊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尾聯以「梧桐」和「樲棘」的對比,指出世間事物的複雜性和人們認識的侷限性,就像園丁難以完全認清所有植物一樣,蘊含着對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整首詩意境深沉,語言含蓄,透露出作者在困境中對人生的思考和對世事的洞察。
蘇葵
明廣東順德人,字伯誠。成化二十三年進士。弘治中以翰林編修升江西提學僉事。性耿介,不諂附權貴。爲太監董讓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諸生百人擁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書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劍集》。
► 684篇诗文
蘇葵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辛亥三月薄遊臺灣主霧峯之萊園獻堂三兄屬題園中名勝得十二絕句萊園 》 —— [ 清 ] 梁啓超
- 《 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 · 其十三 · 晚春十二絶 》 —— [ 宋 ] 范成大
- 《 暮春謁海幢阿大師影堂 》 —— [ 明 ] 釋古易
- 《 暮春齋居 》 —— [ 明 ] 文徵明
- 《 憶長安三月 》 —— [ 唐 ] 杜奕
- 《 暮春寫懷四絕 》 —— [ 明 ] 劉炳
- 《 別駕劉景華甫下車即署海陽篆不三月以入覲行漫賦五絕爲贈 》 —— [ 明 ] 林熙春
- 《 暮春舟中懷顧景蕃諸友會心堂折花幾至紛紜因以問之 》 —— [ 宋 ] 張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