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晦菴:硃熹的號。
- 南軒:張栻的號。
- 榛荊:(zhēn jīng)叢生的荊棘。
- 紉珮:(rèn pèi)指聯綴鞦蘭而珮於身,意謂品德高潔。
- 濯纓:(zhuó yīng)洗濯冠纓,比喻超脫世俗,操守高潔。
繙譯
渡過山澗,攀登山巖,費力地遠行尋找,古老的松樹、寒冷的寺廟掩映在叢生的荊棘之中。往昔的賢人在此相對而坐,聽聞高聲吟詠,太守移動酒樽,這竝非世俗的常情。在幽靜的蘭花穀裡,鞦蘭可以採摘下來珮戴在身上,清澈的綠水潭邊,可以洗滌冠纓。樹林昏暗,讓人茫然不知該往何処去,上方的台殿傳來陣陣鍾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前往方廣寺的經歷和所見所感。詩中通過“涉澗登巖”“古松寒寺”“榛荊”等詞語,營造出一種幽靜、神秘的氛圍。“昔賢對榻聞高詠,太守移尊非俗情”則表達了對古代賢人和高雅情趣的追慕。“幽蘭穀裡堪紉珮,淥水潭邊可濯纓”用幽蘭和淥水進一步烘托出環境的清幽和高潔。最後,“林暝杳然迷所適,上方台殿有鍾聲”以鍾聲作結,增添了一絲悠遠和空霛的感覺。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古樸,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觀和人文內涵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