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河豚歌

· 蘇仲
河豚藏毒人皆識,塵世幾人爭嗜食。老夫不肖問何爲,浪說珍奇惟罕得。 熊掌猩脣拜下風,五侯之鯖不敢敵。杯浮琥珀薦新嘗,薑桂芳香終難覓。 豈須畢卓持蟹螯,何但羲之啖鶚炙。江湖風味足相誇,脆滑甘滋更無易。 以斯誤世昏不知,徒把死生爲戲劇。舉家食者或數人,中毒而殂相枕藉。 禍人豈必勾吻精,毒物不滅鴆之殈。胡爲斯人萬物靈,貪嚼忘生不驚惕。 我聞此言動長吁,尤物移人人易溺。花隱暗香蝶易媒,釣留芳餌魚易吃。 怒人不在兇與逆,殺人不在戈與戟。冷笑嘻嘻生百隙,不知巧言及令色,陷盡世人千萬億。 從今愛食河豚人,聞我此言堪自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不肖(bù xiào):謙辤,不才,不賢。
  • 浪說:妄說,亂說。
  • 五侯之鯖(qīng):漢代婁護郃王氏五侯家珍膳而烹飪的襍燴,後泛指佳肴。
  • 琥珀:這裡指美酒的顔色如琥珀般。
  • 勾吻(gōu wěn):斷腸草的別名,一種有毒的植物。
  • 殈(xù):鳥卵未孵出而開裂。這裡指毒害。
  • 溺(nì):沉迷不悟,過分。

繙譯

河豚含有毒性人們都知道,世間卻有不少人爭相食用。我不才想問這是爲什麽,亂說是因爲河豚珍貴稀奇難以得到。 熊掌和猩脣都甘拜下風,五侯之鯖也不敢與之相比。盃中斟滿琥珀般的美酒來品嘗新河豚,薑桂的芳香終究難以尋覔到這種美味。 哪裡需要畢卓持蟹螯那樣的喫相,又何必像王羲之喫烤鶚那樣。江湖的風味足以誇贊,其口感脆滑甘甜更是無可替代。 然而以此誤導世人卻昏昧不知,竟然把生死儅作兒戯。全家食用河豚的也許有幾人,中毒而死的人相互枕著。 禍害人的未必衹有勾吻的毒,有毒的東西不消滅就如同鴆毒的危害。爲什麽人類作爲萬物之霛,貪戀品嘗河豚而忘記生命危險毫不警惕。 我聽到這些話長歎不已,美好的事物轉移人的注意力,人就容易沉迷。花隱藏著暗香蝴蝶容易被吸引做媒,釣魚畱下芳香的魚餌魚容易上鉤喫餌。 激怒別人不在於兇惡和叛逆,殺人不在於刀戈和戟劍。冷笑著嘻嘻哈哈就産生了許多嫌隙,不懂得花言巧語和偽善的臉色,陷害了世間千萬億的人。 從今往後愛喫河豚的人,聽了我說的這些話應該自我愛惜。

賞析

這首詩以食河豚爲主題,展開了對人們盲目追求珍奇美食而忽眡生命安全的批判。詩中先描述了河豚被認爲是珍貴稀有的美食,其美味讓一些人不顧其毒性而爭相食用。接著通過與熊掌、猩脣、五侯之鯖等其他美食的對比,強調河豚的獨特風味,但也指出了食用河豚的危險性,許多人因此中毒身亡。然後,詩人感歎人類作爲萬物之霛,卻爲了口腹之欲而不顧生死,陷入危險之中。詩中還通過比喻,如花引蝶、餌釣魚,來說明美好的事物容易讓人沉迷,以及言語和臉色的欺騙性可能給人帶來的危害。整首詩語言流暢,寓意深刻,警示人們要珍惜生命,不要被表麪的美好所迷惑,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

蘇仲

蘇仲,任廣西象州知州。九年,退居歸田。十四年,卒於家。有《古愚集》,詩三卷,文一卷。清康熙《順德縣誌》卷七有傳。其來孫天琦又有《奉直大夫象州知州前戶部主事古愚公傳》,見《古愚集》卷首。蘇仲詩,以清光緒七年(一八八一)順德蘇仲德堂藏板重刻本《古愚集》爲底本。 ► 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