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元日:農曆正月初一。
- 碧桃:一種觀賞桃花,花重瓣,顏色多爲淡紅色。(「碧」bì)
- 老大:年紀大。
- 寂寥:寂靜冷清。(「寥」liáo)
- 菲才:才能微薄。(「菲」fěi)
- 耽祿:貪戀俸祿。(「耽」dān)
- 諮嗟:嘆息、感慨。(「嗟」jiē)
翻譯
春風吹拂着盛開的碧桃花,春日的思緒無窮無盡,太陽的影子漸漸西斜。 年紀已大,身處他鄉,可憐自己這個患病的人,寂寞冷清,沒有酒來助興,有負詩家之名。 坐着看到半夜,只剩下殘燭,度過這段時光,只能喚人煮茶。 自己慚愧才能微薄卻長久地貪戀俸祿,在天涯流落,怎敢有過多的嘆息呢?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蘇仲在元日這一天寓居臨湘時所作,表達了他在異鄉的孤獨、病苦以及對自己境遇的感慨。
詩的首聯通過描繪春風吹開碧桃花和無窮的春思,營造出一種美好的春日氛圍,但日影西斜也暗示着時光的流逝。頷聯則表達了詩人年事已高,身處他鄉且患病的無奈,以及因寂寥無酒而無法盡情抒發詩興的遺憾。頸聯中,詩人坐看殘燭到夜半,只能以煮茶來消磨時光,進一步突顯了他的孤獨和無聊。尾聯中,詩人自我慚愧才能微薄卻長久享受俸祿,如今流落天涯也不敢過多抱怨,體現了他對自己的反思和一種無奈的接受。
整首詩語言樸素,情感真摯,通過對春日景象和自身境遇的描寫,表達了詩人複雜的內心感受,既有對美好春光的感受,又有對自身困境的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