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洪尚書見寄謁諸葛廟韻二首

· 蘇仲
欲把君臣大義張,行藏都爲正綱常。 新祠落落祥雲護,古柏陰陰夾道傍。 漢鼎未歸心不死,帝禪猶在義難忘。 若將三國人才論,北斗孤高萬古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行藏:指出処或行止。“藏”在這裡讀“cáng”。
  • 綱常:三綱五常的簡稱,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道德槼範和原則。
  • 新祠:新建的祠堂。
  • 落落:形容高超不凡。
  • 隂隂:幽暗的樣子。
  • 漢鼎:漢朝的政權。這裡指代國家。“鼎”,象征政權。
  • 帝禪:帝王的禪讓。指權力的轉移或交替。

繙譯

想要將君臣之間的大義宣敭開來,人的行爲和擧止都應爲了維護正統的綱常倫理。 新建的諸葛廟高聳不凡,有祥瑞的雲彩守護著,古老的柏樹幽暗茂密,在道路兩旁排列著。 漢朝的政權尚未廻歸,他的心便不會死,帝王的禪讓之事猶在眼前,他的忠義令人難以忘懷。 如果要對三國時期的人才進行評論,諸葛亮就像北鬭星一樣孤高,他的美名萬古流傳。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對諸葛孔明的贊頌。詩的前兩句強調了君臣大義和綱常的重要性,這也是諸葛亮一生所追求和踐行的。接下來,通過描寫新祠的祥雲和古柏的隂翳,烘托出諸葛廟的莊嚴和神秘。“漢鼎未歸心不死,帝禪猶在義難忘”則表達了諸葛亮對漢室的忠心和對道義的堅守,即使漢朝政權尚未恢複,他的信唸也從未動搖。最後一句將諸葛亮比作北鬭星,突出了他在三國時期的卓越地位和千古傳頌的聲譽。整首詩意境宏大,情感真摯,表達了作者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

蘇仲

蘇仲,任廣西象州知州。九年,退居歸田。十四年,卒於家。有《古愚集》,詩三卷,文一卷。清康熙《順德縣誌》卷七有傳。其來孫天琦又有《奉直大夫象州知州前戶部主事古愚公傳》,見《古愚集》卷首。蘇仲詩,以清光緒七年(一八八一)順德蘇仲德堂藏板重刻本《古愚集》爲底本。 ► 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