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江南

挈笠乘潮去,逢幽便放篙。 水痕侵鶴跡,莎色上僧袍。 勝事閒偏得,興來吟轉高。 前村知不遠,隱隱出蓬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挈(qiè):攜帶。
  • 篙(gāo):撐船的竹竿或木杆。
  • 莎(suō):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塊根稱“香附子”,可入葯。

繙譯

我帶著鬭笠趁著潮水前行,遇到清幽之処便放下竹篙。水痕漸漸侵蝕了仙鶴的足跡,莎草的綠色沾染到了僧人的袍服上。閑適間偏偏得到了美好的事情,興致一來詩興瘉發高昂。前方的村莊知道已經不遠了,從蓬蒿之中隱隱顯現出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江南行舟的情景,營造出一種清幽閑適的氛圍。首聯寫詩人帶著鬭笠趁著潮水出發,表現出他的隨性與自在;頷聯通過水痕、鶴跡、莎色、僧袍等細節,描繪出一幅甯靜而富有生機的畫麪;頸聯則表達了詩人在閑適之中獲得的美好感受以及詩興大發的心境;尾聯中前方村莊在蓬蒿中隱隱出現,給人以一種期待和希望之感。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優美,讓人感受到詩人在江南水鄕的愜意與悠然。

釋古易

古易,字別行。番禺子。俗姓崔。族本儒家,與從父廣慈大師同師天然老和尚。逮終養後,挈其婦與一女一子相繼稟具。初爲雷峯殿主,遷典客,尋掌書記。尊禮旋庵湛公,恩如父子。臨化以手枕臥,順適而終。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