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二首
浮雲西北來,蕩子策輕輈。
借問欲何之,鳴鞭向薊州。
落日照顏色,悽風吹徵裘。
一去萬里途,安知經幾秋。
飛鳥繞樹間,噭噭戀其儔。
豈無琅玕食,念子不能酬。
紅顏坐成老,空想大刀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蕩子:指辤家遠出、羈旅忘返的男子。(蕩:dàng)
- 輈(zhōu):車轅。
- 薊州: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
- 淒風:寒風。
- 征裘:旅人的毛皮衣服。
- 噭噭(jiào jiào):哀鳴聲。
- 瑯玕(láng gān):傳說和神話中的仙樹,其實似珠。
- 酧:實現。
- 大刀頭:“大刀頭,環上有‘鐶(huán)’和‘刀’的形狀,古人常以刀頭之‘鐶’諧音‘還’,寄歸家之意。
繙譯
浮雲從西北方曏飄來,漂泊的男子趕著輕便的馬車。我問他要到哪裡去,他揮著馬鞭指曏薊州。落日的餘暉映照著他的麪容,寒風吹動著他的征衣。這一去就是萬裡路途,誰知道要經過多少個春鞦。飛鳥在樹林間環繞,哀鳴著眷戀它的同伴。難道沒有像瑯玕那樣的美食嗎?衹是心裡唸著你,無法去享用。女子的容顔在等待中漸漸老去,徒然盼望著遠方的人歸來。
賞析
這首詩以浮雲起興,引出蕩子遠遊的情景。通過對蕩子的去曏、路途的遙遠、自然環境的描寫,烘托出一種淒涼的氛圍。詩中以飛鳥戀儔對比蕩子的離去,表現出離別的痛苦和思唸的深沉。最後兩句寫女子因思唸而容顔漸老,盼望歸人的心情更加急切,“空想大刀頭”則巧妙地運用了諧音,表達了對遊子歸來的期盼。整首詩意境悠遠,情感真摯,將離別之苦和思唸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