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送張仲明兵備憲副致政還楝莊二首
不戀簪纓不愛名,三公回首亦輕輕。
楝莊當得烏臺好,一醉何須四品榮。
東海防誰爭釣石,商山招個共棋枰。
料應未輟憂君念,夜望中星倚瘦藤。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簪纓(zān yīng):古代達官貴人的冠飾,後借指高官顯宦。
- 三公: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不同朝代所指官職不同。此處泛指高官。
- 烏臺:即御史臺,西漢時御史府的柏樹很多,山上有烏鴉,所以稱爲「烏臺」。這裏代指公正執法之地。
- 釣石:垂釣之石,借指隱居之地。
- 商山:位於今陝西省商洛市境內,因山形像「商」字而得名。商山在歷史上是隱居的勝地,這裏代指隱居之所。
- 棋枰(qí píng):棋盤。
- 中星:古代天文學上指二十八宿中的心宿。古人認爲心宿是主帝王的星宿。
翻譯
不貪戀高官顯宦,也不追求名聲,那些三公的職位回想起來也是輕飄飄的。楝莊應當比御史臺更好,一場沉醉又何須四品官的榮耀呢。在東海之濱誰人會去爭搶那垂釣的石頭,去商山招攬一個人一起在棋盤上對弈。料想應該沒有停止擔憂君主的念頭,夜晚靠着瘦藤望着天上的心宿星。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張仲明放棄官場名利,選擇退休歸鄉的讚美。詩的首句表明張仲明不戀官場的態度,「三公回首亦輕輕」進一步強調他對高官厚祿的輕視。接下來,詩人認爲楝莊的生活比官場的榮耀更有意義。「東海防誰爭釣石,商山招個共棋枰」描繪了張仲明退休後可能的閒適生活,表現出他對隱居生活的嚮往。最後一句「料應未輟憂君念,夜望中星倚瘦藤」,則體現出張仲明雖然退隱,但仍然心懷國家的高尚情懷。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通過對張仲明的描寫,表達了一種對淡泊名利、憂國憂民的高尚品質的讚揚。
蘇葵
明廣東順德人,字伯誠。成化二十三年進士。弘治中以翰林編修升江西提學僉事。性耿介,不諂附權貴。爲太監董讓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諸生百人擁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書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劍集》。
► 684篇诗文
蘇葵的其他作品
- 《 予從兄鐵峯長予二歲服在小功親如同氣己未歲得年五十有二卒於家時予在江西官舍初不知其終也其子兆麟一夕夢之 》 —— [ 明 ] 蘇葵
- 《 詠史四首張良 》 —— [ 明 ] 蘇葵
- 《 謁白鹿書院和王元善侍御韻二首 》 —— [ 明 ] 蘇葵
- 《 病中遣懷四首 》 —— [ 明 ] 蘇葵
- 《 秋江漫興 》 —— [ 明 ] 蘇葵
- 《 丙午春過梅關二首 》 —— [ 明 ] 蘇葵
- 《 甲子七月二十日觀劉巡撫發兵氣勢之盛因佔醜虜有不足殄作此二律以揄揚之呈寅長諸君索和二首 》 —— [ 明 ] 蘇葵
- 《 甲子七月二十日觀劉巡撫發兵氣勢之盛因佔醜虜有不足殄作此二律以揄揚之呈寅長諸君索和二首 》 —— [ 明 ] 蘇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