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徐秀才棲賢韻

久住芙蓉側,前山竟少遊。 澗花朝亦採,松子晚方收。 草屨因人出,禽聲爲客幽。 堪嗟嚴子瀨,徒有黑羊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芙蓉:木蓮,一種植物,這裡可能指代生長芙蓉的地方。
  • 澗花:山澗中的花。
  • 松子:松樹的果實。
  • 草屨(jù):草鞋。
  • 堪嗟:令人歎息。
  • 嚴子瀨:嚴光隱居垂釣的地方,嚴光,字子陵,東漢初隱士。這裡用嚴子瀨喻指徐秀才的隱居之地。
  • 黑羊裘:用黑羊皮做成的衣服。《後漢書·嚴光傳》記載,嚴光披著羊皮襖在澤中垂釣。這裡借指隱逸者的簡樸生活。

繙譯

長久地居住在芙蓉生長的地方旁邊,前方的山卻很少去遊玩。 山澗中的花早晨也會去採摘,松子要到晚上才去收取。 因爲有人而拿出草鞋,鳥兒的叫聲因爲有客而顯得清幽。 令人歎息的是那嚴子瀨般的地方,徒然衹有像嚴光那樣的黑羊裘。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所居之地的景象以及一種隱逸的生活情境。詩中通過描寫居住環境、日常活動和周圍的自然聲響,營造出一種甯靜、清幽的氛圍。“久住芙蓉側,前山竟少遊”表達了對周圍環境的熟悉與對未充分探索之地的遺憾。“澗花朝亦採,松子晚方收”躰現了一種閑適的生活節奏,與自然和諧相処。“草屨因人出,禽聲爲客幽”則進一步強調了人的活動與自然環境的相互影響,草鞋因有人出行而拿出,鳥兒的叫聲因有客而更顯幽靜。最後兩句“堪嗟嚴子瀨,徒有黑羊裘”,用嚴子瀨的典故,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某種感慨,或許是對其簡樸與孤獨的一種思考。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清幽,透露出作者對自然和隱逸生活的獨特感受。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