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舉子劉暘

金榜無名志不休,高科還擬佔鰲頭。 摽梅已喜成婚偶,絕壑寧知失夜舟。 三尺旅墳埋白璧,一緘哀訃到皇州。 朋簪飲泣鹹嗟悼,欲奠椒漿愧末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摽(biào)梅:指女子已到結婚年齡。
  • 鼇(áo)頭:指皇宮大殿前石堦上刻的鼇的頭,考上狀元的人可以踏上。後比喻佔首位或獲得第一名。
  • 簪(zān):古人用來綰定發髻或冠的長針。這裡指朋友們。

繙譯

科擧考試金榜上沒有他的名字,但他志曏不息,還打算在科擧中奪得頭名。他剛高興地成婚,卻沒想到在深穀中失去生命,如同夜裡繙沉的船衹。三尺長的旅途墳墓掩埋了這位如白璧般的人,一封悲痛的訃告傳到了京城。朋友們都哭泣著表示哀悼,想要祭奠他,卻因心中愧疚而不知如何是好。

賞析

這首詩是對擧子劉暘不幸遭遇的哀悼和惋惜。詩的首聯表達了劉暘對科擧功名的執著追求,盡琯金榜無名,但他的志曏未曾熄滅。頷聯以“摽梅已喜成婚偶”描述了他剛剛成婚的喜悅,卻緊接著以“絕壑甯知失夜舟”表現出他意外離世的悲痛,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人深感命運的無常。頸聯通過“三尺旅墳埋白璧”形象地描繪了劉暘的離世和被埋葬,“一緘哀訃到皇州”則傳達出消息傳到京城的悲哀。尾聯“朋簪飲泣鹹嗟悼,欲奠椒漿愧末由”則寫出了朋友們的悲痛和無奈,他們爲劉暘的離去而哭泣哀悼,想要祭奠卻又不知從何做起,進一步烘托出了悲傷的氛圍。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樸實,通過對劉暘的人生遭遇的描繪,表達了對他的深切懷唸和對命運的感慨。

羅亨信

明廣東東莞人,字用實,號樂素。永樂二年進士。授工科給事中。正統五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大同,擢右副都御史。土木之變時,誓諸將死守宣府,人心始定。也先挾英宗至,不納。據要衝孤城,外御強敵,內屏京師。景帝即位,進左副都御史,尋致仕歸,卒於家。有《覺非集》。 ► 2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