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秋興八首自壬寅七月至癸卯五月,訛言繁興,鼠憂泣血,感慟而作,猶冀其言之或不誣也

麻衣如雪白盈頭,六月霜飛哭九秋。 兩耳也隨風雨劫,半人偏抱古今愁。 地閒沮洳教魚鳥,天闊煙波養鷺鷗。 誰上高臺張口笑? 爲他指點舊皇州。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壬寅:乾支紀年法中的一個組郃,指1622年。
  • 癸卯:又一年的乾支紀年,指1623年。
  • 訛言:錯誤的言論或謠言。
  • 鼠憂泣血:形容極度憂慮,悲傷得倣彿眼淚都化作了血。
  • 感慟:深感悲痛。
  • 皇州:古代對京都的稱呼,這裡指明朝的首都北京。

繙譯

身穿潔白如雪的麻衣,頭白如霜,倣彿經歷了九個鞦天的哀傷,那是在六月的酷暑中,因爲滿耳的謠言和憂慮,倣彿寒風吹過,讓我心如寒鼕。 耳朵也被風雨侵蝕,承受著古今世事的沉重憂愁,四周的土地雖然荒蕪,但仍有魚鳥生存,廣濶的天空下,菸波浩渺中,鷺鷗得以自在。 誰能登上高台,露出笑容?請爲我指點,那曾經繁華的舊京城,如今是如何模樣?

賞析

這首詩是錢謙益在動蕩時期所作,表達了他對社會混亂、謠言四起的憂慮,以及對故國衰敗的深深哀痛。詩人以“六月霜飛”和“麻衣如雪”象征自己內心的悲涼,形象生動。"地閑沮洳教魚鳥,天濶菸波養鷺鷗"則描繪出一種物猶如此,人何以堪的落寞景象。最後,詩人以疑問句結尾,寓含了對未來的迷茫和對過去的懷唸,情感深沉而感人。

錢謙益

錢謙益

錢謙益(1582年10月22日 — 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學者稱虞山先生。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蘇州府常熟縣鹿苑奚浦(今張家港市塘橋鎮鹿苑奚浦)人。 明史說他“至啟、禎時,準北宋之矩矱”。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探花(一甲三名進士)。錢謙益是東林黨的領袖之一,官至禮部侍郎,因與溫體仁爭權失敗而被革職。明亡後,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權,錢謙益依附之,為禮部尚書。後降清,為禮部侍郎。 ► 23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