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皋(gāo):水邊的高地。
- 黃仲昭:明代文人。
- 蒼松:青翠的松樹。
- 流水柴門:形容簡樸的鄉村生活,柴門即用樹枝編成的門。
- 官鼓:古代官府用以報時的鼓聲。
- 踏霜華:踩在霜上,形容清晨的寒冷。
翻譯
青翠的松樹和黃色的菊花,只種了三畝地, 流水潺潺,柴門簡陋,這裏是我獨自的家。 然而,我後悔自己一生的選擇都錯了, 只能坐在這裏,聽着官府的鼓聲,踏着清晨的霜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黃仲昭在鄉村的簡樸生活,通過對蒼松、黃菊、流水、柴門的描繪,展現了一幅寧靜而自足的田園風光。然而,詩的後兩句卻透露出詩人對過去選擇的後悔,官鼓和踏霜華的描寫,反映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對現實的不滿。整首詩情感複雜,既有對自然美景的欣賞,也有對人生選擇的反思,體現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與掙扎。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
黃仲昭的其他作品
- 《 梨嶺道中十八首 》 —— [ 明 ] 黃仲昭
- 《 送方壽卿秋官之京二首走筆和林見素韻 》 —— [ 明 ] 黃仲昭
- 《 題守拙卷 》 —— [ 明 ] 黃仲昭
- 《 拙戒吳方伯亭成翠渠有詩寄題因次韻二首 》 —— [ 明 ] 黃仲昭
- 《 墨竹二首爲林信傳賦其二 》 —— [ 明 ] 黃仲昭
- 《 壺山惜別送鄭惟廉歸常山 》 —— [ 明 ] 黃仲昭
- 《 同昭武劉太守高揮使諸公遊萬峯庵 》 —— [ 明 ] 黃仲昭
- 《 題鎮海朱大尹漁樵耕牧圖次翠渠韻 》 —— [ 明 ] 黃仲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