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林教諭先生輓詩

蚤際風雲登月窟,旋承雨露下天除。 棘闈多士推衡鑑,芹泮諸生仰範模。 浮世功名歸一夢,朝陽文彩見三雛。 褒封況有雙鸞誥,萬丈龍光照故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zǎo):早。
  • :遭遇,遇到。
  • 月窟:比喻高遠的境界或地方。
  • :接受。
  • 雨露:比喻恩澤。
  • 天除:天子的臺階,比喻高官顯位。
  • 棘闈:科舉考試的考場。
  • 衡鑑:評價,鑑定。
  • 芹泮:指學宮,即學校。
  • 範模:典範,榜樣。
  • 浮世:人間,人世。
  • 朝陽:早晨的太陽。
  • 文彩:文采,才華。
  • 三雛:三隻小鳥,比喻後代。
  • 褒封:褒獎和封賞。
  • 雙鸞誥:指皇帝賜予的詔書,象徵榮譽。
  • 龍光:指皇帝的恩寵。
  • 故墟:舊址,遺址。

翻譯

早年你乘着時代的機遇登上了高遠的境界,不久又接受了皇恩從高位下來。 在科舉考試中,衆多士人都推崇你的評價和鑑定,在學宮裏,學生們都仰望着你作爲榜樣。 人世間的功名最終歸於一場夢,但你的才華和恩寵如早晨的太陽照耀着你的後代。 你得到了皇帝的褒獎和封賞,榮耀的光芒照耀着你的故居。

賞析

這首詩是對三山林教諭先生的輓歌,讚美了他在科舉和教育領域的卓越成就,以及他得到的皇家榮譽。詩中,「月窟」與「天除」象徵了先生早年和晚年的不同境遇,而「棘闈」和「芹泮」則分別代表了他在科舉和教育方面的影響力。最後兩句強調了先生雖逝,但其榮耀和恩寵仍照耀着後代,體現了對其一生的高度評價和深切緬懷。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