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訪同年張東海祠和同年張泰侍御韻
南安大守知多少,誰復如君有此祠。
施設總根經史學,死生均系吏民思。
平生不負王曾志,終古難磨叔子碑。
遺像儼然猶不死,何須更賦擬招詩。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施設:措施,指治理的方法和政策。
- 經史學:指古代的經典和歷史,這裏指的是深厚的學問基礎。
- 吏民思:指官員和百姓的思念。
- 王曾志:王曾,北宋名臣,以清廉著稱,這裏指張東海的志向與王曾相似,即廉潔奉公。
- 叔子碑:叔子,即羊祜,西晉名臣,有「叔子碑」記載其功德,這裏比喻張東海的功德將永載史冊。
- 擬招詩:指模仿古代招魂詩的形式,爲死者作詩,這裏表示張東海的精神永存,無需招魂。
翻譯
南安的大守衆多,但誰能像你這樣擁有自己的祠堂。 你的治理方法和政策都根植於深厚的經史學問,你的生死都牽動着官員和百姓的心。 你一生不辜負像王曾那樣的志向,你的功德將像叔子碑一樣永不被磨滅。 你的遺像依然栩栩如生,彷彿未曾離世,何須再寫招魂的詩篇。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張東海的深切敬仰和懷念。詩中,「施設總根經史學」一句,既讚揚了張東海深厚的學問基礎,也肯定了其治理地方的才能和政策。而「死生均系吏民思」則體現了張東海在百姓心中的重要地位。後兩句通過對王曾和叔子碑的比喻,進一步強調了張東海的清廉志向和功德不朽。最後,詩人認爲張東海的精神永存,無需招魂,表達了對張東海永恆的紀念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