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讀書
良宵迎爽至,舊簡拂塵看。
駒影過窗駛,螢光映室寒。
唫餘砧欲度,撿處燭初殘。
漫訝邊生臥,潛來太乙觀。
五車翻未易,尺璧寶非難。
月幌牙籤白,霜庭草帶丹。
居然照千古,糟粕笑侯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駒影:指日影,比喻時光。
- 螢光:螢火蟲的光,這裏比喻微弱的光線。
- 唫餘:吟詠之後。
- 砧:古代搗衣石,這裏指搗衣聲。
- 撿處:翻閱書籍的地方。
- 月幌:月光透過窗簾。
- 牙籤:用象牙製成的圖書標籤。
- 糟粕:比喻無價值或不重要的東西。
- 侯桓:指古代的侯爵和桓公,這裏泛指顯貴之人。
翻譯
在這美好的夜晚,迎接清爽的到來,我拂去舊書的塵埃開始閱讀。 時光如駒影般迅速掠過窗前,微弱的螢光照亮了寒冷的房間。 吟詠之後,搗衣聲似乎在耳邊迴響,翻閱書籍時,燭光已殘。 不必驚訝邊生(指邊塞的士兵)的臥牀,他們潛心來到太乙觀(道觀)。 翻閱五車書並非易事,但一尺璧玉的珍寶卻並不難尋。 月光透過窗簾,牙籤般的圖書標籤顯得格外潔白,霜降的庭院中,草葉帶着紅色。 書籍居然能照亮千古,那些被視爲糟粕的書籍,卻讓人嘲笑那些顯貴之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秋夜讀書的場景,通過對時光流逝、微弱光線的描寫,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略帶寒意的氛圍。詩中「駒影過窗駛,螢光映室寒」巧妙地運用比喻,表達了時間的迅速流逝和夜晚的寒冷。後文通過對書籍的珍視和對顯貴之人的嘲笑,表達了對知識的尊重和對虛名的輕視。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學問的熱愛和對世俗的超然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