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蟾光:月光。
- 庭闈:指父母居住的地方,借指父母。
- 風流:這裏指風雅之事,特指文人雅士的遊山玩水。
- 剡溪:水名,在今浙江省,是古代文人雅士常去的地方,常用來指代文人雅集之地。
翻譯
江上的梅花已經盛開,月光和雪色交相輝映,讓人在眺望中感到迷茫。我帶着歸家的急切心情,打算向父母獻上我的祝福,這並非是因爲我想起了文人雅士在剡溪的遊山玩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雪夜歸舟的情景,通過江上梅花的盛開、月光與雪色的交融,營造出一種幽靜而神祕的氛圍。詩人的歸心與對父母的思念交織在一起,表達了對家庭的深情和對傳統孝道的尊重。同時,詩中「不是風流憶剡溪」一句,巧妙地表達了自己歸家的真正原因,並非出於對文人雅集的嚮往,而是出於對家庭的牽掛和責任。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
黃仲昭的其他作品
- 《 予到官甫二閲嵗頓覺老態日增因賦二絶 其一 》 —— [ 明 ] 黃仲昭
- 《 和韻題周憲副墨菊二首 其一 》 —— [ 明 ] 黃仲昭
- 《 東黃四景爲族叔祖方軒先生賦文筆鍾靈 》 —— [ 明 ] 黃仲昭
- 《 題畫山水扇 》 —— [ 明 ] 黃仲昭
- 《 和丁石崖太守贈箕陽陳憲副致政詩六首 其六 》 —— [ 明 ] 黃仲昭
- 《 題林氏婿宜榮翠庭巻和楊大叅韻二首 其一 》 —— [ 明 ] 黃仲昭
- 《 賀延平劉宮保得男二首次林見素韻 其一 》 —— [ 明 ] 黃仲昭
- 《 丙辰九月廿四日致政歸寓蒜嶺驛次韻二律 》 —— [ 明 ] 黃仲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