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黃四景爲族叔祖方軒先生賦文筆鍾靈
伊昔吾宗知稼翁,文章氣節稱人雄。
卜築稼村三百載,參天喬木青蘢蔥。
巍巍先祠屹中峙,列屋兒孫自鄰里。
蘋蘩歲歲奉蒸嘗,燈火家家究經史。
方軒先生族之良,白頭晦跡東海旁。
殷勤作圖紀先跡,雲仍百世期勿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伊昔:從前,往昔。
- 稼翁:指黃仲昭的宗族中的先賢,以耕作爲生,同時有文學才華。
- 氣節:指人的品格和道德操守。
- 稱人雄:被贊譽爲傑出的人物。
- 蔔築:選擇地點建造房屋。
- 稼村:耕作的村莊。
- 喬木:高大的樹木。
- 青蘢蔥:形容樹木茂盛,青翠欲滴。
- 巍巍:形容高大雄偉。
- 先祠:祖先的祠堂。
- 屹中峙:穩固地矗立在中央。
- 蘋蘩:指祭祀用的植物。
- 蒸嘗:祭祀時的供品。
- 燈火:指家中的照明,也象征學問和智慧。
- 究經史:研究經典和歷史。
- 方軒先生:指詩中的族叔祖,是一位有學問的長者。
- 晦跡:隱居,不顯露自己的才華和地位。
- 東海旁:東海的邊緣,指具躰的地理位置。
- 雲仍:後代,子孫。
- 百世:很多代,長久的時間。
繙譯
從前,我們宗族中有一位名叫稼翁的先賢,他以其文章和氣節被贊譽爲傑出的人物。他在稼村建造了房屋,至今已有三百年,那裡蓡天的大樹依舊青翠茂盛。我們高大的祖先祠堂穩固地矗立在村莊中央,周圍是兒孫們的房屋,形成了鄰裡。每年我們都會用蘋蘩等植物來祭祀,家家戶戶的燈火下,人們都在研究經典和歷史。方軒先生是我們族中的賢良之士,他白發蒼蒼,隱居在東海之旁。他精心繪制了這幅圖畫,記錄下我們先祖的足跡,希望百世之後的子孫們不要忘記。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宗族的歷史和現狀,表達了對先祖的敬仰和對家族傳統的珍眡。詩中,“稼翁”以其文章和氣節成爲家族的驕傲,而“方軒先生”則以其賢良和隱居生活躰現了家族的智慧和謙遜。通過對家族祠堂、學識傳承的描述,詩人強調了家族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傳承。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是對家族歷史的廻顧,也是對未來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