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家徽之篁墩有晉循吏陳忠臣之祠第在焉土人嘗更名黃以避巢賊之荼毒襲稱至今僕近復篁墩之號而翰長鏡川先生作
廟中人物氣如生,正字分明欲正名。
污衊但知當自洗,高談元不計誰精。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僕家徽之篁墩:指作者程敏政的家鄉徽州篁墩。
- 晉循吏陳忠臣之祠:指晉代循吏(即廉潔的官員)陳忠臣的祠堂。
- 土人:當地人。
- 黃:此處指當地人爲了避免賊害而改用的名字。
- 巢賊之荼毒:指賊寇的殘害。
- 翰長鏡川先生:指某位文人或官員。
- 十絕:指十首絕句。
- 污衊:誣衊,不實的指責。
- 高談:高深的言論。
翻譯
在我家鄉徽州的篁墩,有一座晉代廉潔官員陳忠臣的祠堂,當地人曾改名爲「黃」以避免賊寇的殘害,這個稱呼一直沿用至今。我最近恢復了「篁墩」的名稱,但翰長鏡川先生寫了十首絕句來反對我的做法。我雖然不敢自以爲是,但還是按照他的韻腳和了十首詩來回應,希望最終能得到他的教誨。
祠堂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正字分明,我正試圖恢復其正確的名稱。對於那些不實的指責,我必須自己來洗清,而對於那些高深的言論,我並不計較誰更精妙。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於家鄉歷史文化遺產的尊重與維護,以及對於正確歷史名稱的堅持。詩中,「廟中人物氣如生」一句,既展現了祠堂的神聖與歷史的厚重,也體現了作者對於歷史人物的敬仰。後兩句則反映了作者面對爭議時的堅定態度,即使面對高深的反對言論,也堅持自己的立場,展現了作者的自信與執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於歷史真相的追求和對家鄉文化的深情。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
程敏政的其他作品
- 《 三月十七日原博諭德餞汝玉給事於玉延亭會者賓之學士於喬諭德濟之世賢侍講曰川校書道亨編修暨予得聯句四章時 》 —— [ 明 ] 程敏政
- 《 望狄樑公祠 》 —— [ 明 ] 程敏政
- 《 到京寄漕運平江總戎 》 —— [ 明 ] 程敏政
- 《 新安舊有二程先生祠荷侍御提學婁公克讓許修復之偶於婺源陳簡教諭處得克讓往年過博野祠下之作因借韻一首奉寄 》 —— [ 明 ] 程敏政
- 《 送戶部葉叔通郎中知寧國府 》 —— [ 明 ] 程敏政
- 《 送馬謙貢士赴許州知州 》 —— [ 明 ] 程敏政
- 《 送張上舍赴彭澤教諭 》 —— [ 明 ] 程敏政
- 《 飲平江伯清江浦別業中有道院及其大父恭襄公祠堂 》 —— [ 明 ] 程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