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十四首

重華受堯禪,揖讓何雍雍。 奉堯若考妣,臣道盡始終。 夏王繼虞統,心與重華同。 漢家逆操子,亦欲希前蹤。 如何臣故主,貶號山陽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重華:即舜,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帝王,受堯禪讓而繼位。
  •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帝王,禪讓制下的賢君。
  • 揖讓:古代君主禪讓的一種禮儀,表示和平、謙讓的權力交接。
  • 雍雍:和諧、和睦的樣子。
  • 考妣:古代對已故父母的尊稱。
  • 虞統:指虞舜的統治。
  • 逆操子:指曹操,因其子曹丕篡漢自立,故稱其爲“逆操子”。
  • 希前蹤:希望追隨前人的足跡。
  • 山陽公:漢獻帝劉協被曹丕廢後,封爲山陽公。

繙譯

舜接受堯的禪讓,權力的交接是多麽和諧。舜對待堯如同尊敬自己的父母,始終恪守臣子的本分。夏王繼承了虞舜的統治,他的心與舜一樣。漢朝的曹操之子,也想追隨前人的足跡。但爲何對待原來的君主,卻將其貶爲山陽公。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舜與堯、夏王與舜的對比,以及漢朝曹丕對待漢獻帝的態度,表達了作者對古代禪讓制度的懷唸和對後世篡位行爲的批評。詩中“揖讓何雍雍”一句,描繪了古代禪讓時的和諧景象,與後文曹丕篡位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作者對古代賢君的敬仰和對後世不義之擧的譴責。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