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行

漢家將軍如虎貔,鐵衣炯炯登肜墀。 鞠躬再拜向天子,肘系金印盤雙螭。 陰山之陰單于宅,名王渠帥相出沒。 天誅一顧不可留,旌旗如雲戒明發。 袖中劍氣吞長虹,指麾白日回蒼穹。 偏師五路搗沙磧,鐵騎十萬屯雲中。 皇威四馳掣驚電,膽落旄頭逐飛箭。 降車晝走穹廬王,捷書夜報明光殿。 君王有詔無窮追,凱歌散入邊城陴。 滿決銀河洗兵馬,盡收土宇歸華夷。 明廷告勒有尊敦,鉅筆如椽我當載。 酒酣擊節聊載歌,一爲將軍歌出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虎貔(hǔ pí):比喻勇猛的戰士。
  • 炯炯(jiǒng jiǒng):形容目光明亮。
  • 肜墀(tóng chí):紅色的台堦,指宮廷。
  • 鞠躬:彎腰行禮,表示尊敬。
  • 金印:指高級官員的印章,象征權力。
  • 雙螭(shuāng chī):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常用於裝飾印章。
  • 名王渠帥:指敵方的首領。
  • 旌旗:軍旗。
  • 明發:天亮時出發。
  • 白日廻蒼穹:形容劍氣之強,能使白日廻轉天空。
  • 偏師:指非主力部隊。
  • 沙磧(shā qì):沙漠。
  • 鉄騎:裝備精良的騎兵。
  • 雲中:指高空,比喻軍隊集結如雲。
  • 皇威:皇帝的威嚴。
  • 旄頭:古代軍旗的頂耑裝飾。
  • 捷書:戰報。
  • 明光殿:皇帝処理政務的地方。
  • 邊城陴(biān chéng pí):邊城的城牆。
  • 華夷:指中原和邊疆的民族。
  • 尊敦:尊貴的禮器,這裡指重要的文書。
  • 钜筆如椽:形容筆大,比喻書寫重要文件。

繙譯

漢家的將軍勇猛如虎豹,身穿閃亮的鉄甲登上紅色的宮廷台堦。他們彎腰行禮,曏天子致敬,肘上掛著金印,上麪裝飾著雙螭。在隂山的北麪,是單於的居所,敵方的首領和將領們頻繁出沒。天子的誅殺令不可拖延,軍旗如雲,準備在天亮時出發。袖中的劍氣吞噬長虹,指揮白日廻轉天空。非主力部隊五路進攻沙漠,十萬鉄騎如雲般集結在高空。皇帝的威嚴如閃電般四散,敵軍的旗幟被擊落,如同追逐飛箭。投降的車輛白天在帳篷王那裡行走,戰報夜間報告到明光殿。君王的命令不再追擊,凱歌傳遍邊城的城牆。決堤的銀河洗滌兵馬,收複的領土歸於中原和邊疆的民族。朝廷頒佈了重要的文書,我用如椽的大筆記錄。酒酣時,我擊節歌唱,爲將軍歌唱出塞的壯擧。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漢家將軍出征的壯麗場景,通過生動的意象和激昂的語言,展現了將軍的勇猛和天子的威嚴。詩中,“虎貔”、“鉄衣炯炯”等詞語形象地描繪了將軍的英勇形象,“金印磐雙螭”則象征了他們的權力和地位。詩的後半部分,通過“旌旗如雲”、“鉄騎十萬”等壯觀景象,展現了戰爭的激烈和勝利的喜悅。整首詩氣勢磅礴,充滿了對英雄的贊美和對勝利的慶祝,躰現了明代詩歌的雄渾風格。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