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鄰書屋爲會稽處士賦

墦間事埋築,賈肆競刀錐。 擇居苟失所,媚學將從誰。 所以孟賢母,三徙泮宮涯。 千載有楊翁,衡門久棲遲。 誦法子車氏,有家學東陲。 杏壇藉餘蔭,芹沼分清漪。 緬懷鄒魯風,禮庭時一窺。 歸來課諸子,肅容坐皋比。 日夕弦誦聲,互答相吾伊。 居然二雛者,成名皆在茲。 科第固雲好,德性能自持。 坐令環堵宮,永作藏修基。 斯人去已遠,家訓凜不衰。 芳鄰接孟氏,此語非夸毗。 我歌泮鄰詞,秋風有餘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墦間:墳墓之間。
  • 埋築:埋葬。
  • 賈肆:市場。
  • 競刀錐:爭鬥。
  • 擇居:選擇居住的地方。
  • 媚學:追求學問。
  • 孟賢母:孟子的母親。
  • 三徙:三次遷徙。
  • 泮宮涯:學校的邊緣。
  • 楊翁:楊姓的老者。
  • 衡門:簡陋的門。
  • 棲遲:停留。
  • 誦法:誦讀法律。
  • 子車氏:古代的一個家族。
  • 家學:家族傳承的學問。
  • 東陲:東邊的邊疆。
  • 杏壇:講學的地方。
  • 芹沼:小池塘。
  • 清漪:清澈的水波。
  • 緬懷:懷念。
  • 鄒魯風:鄒國和魯國的風氣。
  • 禮庭:禮堂。
  • :偷看。
  • 課諸子:教導孩子們。
  • 肅容:嚴肅的面容。
  • 皋比:高大的椅子。
  • 日夕:日夜。
  • 弦誦聲:讀書聲。
  • 互答:互相回答。
  • 吾伊:我們。
  • 二雛者:兩個年輕人。
  • 科第:科舉考試。
  • 德性:品德。
  • 自持:自我控制。
  • 環堵宮:四周都是牆壁的宮殿。
  • 藏修基:藏書和修學的地方。
  • 家訓:家族的教誨。
  • 凜不衰:嚴肅而不衰敗。
  • 芳鄰:好鄰居。
  • 孟氏:孟子的家族。
  • 夸毗:誇耀。
  • 泮鄰詞:關於學校鄰居的詩。
  • 秋風:秋天的風。
  • 餘思:餘下的思考。

翻譯

在墳墓之間埋葬,市場裏爭鬥不休。 如果選擇居住的地方不合適,追求學問又該向誰學習呢? 因此孟子的母親,三次遷徙到學校的邊緣。 千年來有楊姓的老者,長久地停留在簡陋的門下。 誦讀法律,家族傳承的學問來自東邊的邊疆。 講學的地方得到餘蔭,小池塘分享清澈的水波。 懷念鄒國和魯國的風氣,偶爾偷看禮堂。 回來教導孩子們,嚴肅地坐在高大的椅子上。 日夜讀書聲,互相回答。 居然有兩個年輕人,他們的成就都在這裏。 科舉考試固然好,但品德能自我控制更重要。 使得四周都是牆壁的宮殿,永遠成爲藏書和修學的地方。 這個人已經遠去,家族的教誨嚴肅而不衰敗。 好鄰居接鄰孟子的家族,這話並非誇耀。 我唱關於學校鄰居的詩,秋風中還有餘下的思考。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墦間與賈肆的紛爭,強調了擇居與求學的重要性。詩中孟母三遷的故事和楊翁的隱居生活,展現了教育與學問的價值。通過描繪杏壇與芹沼的景象,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懷念。最後,詩人通過對科第與德性的討論,強調了品德的重要性,並讚美了家族教育的持久影響。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學問與品德的崇高追求。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