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河上嶺入夜風雨大作

辭家已三日,夜泊蒼山磯。 遙看月仰瓦,星斗何依稀。 玄雲忽四合,黯爾燈無輝。 孤眠覺有異,起坐披裳衣。 長風挾雷電,雨若天瓢揮。 萬響凜不測,勢恐孤篷飛。 船頭屢低昂,知是江波肥。 移牀避罅漏,客心轉悽危。 古云行路難,此語良不非。 悄然百憂集,君父難兩違。 裁詩記所遭,胡寧不懷歸。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仰瓦:仰望瓦片狀的月亮。
  • 玄雲:深黑色的雲。
  • 黯爾:黯淡無光的樣子。
  • 裳衣:衣服。
  • :帶着。
  • 萬響:各種聲音。
  • :令人敬畏。
  • 孤篷:孤舟。
  • 罅漏:裂縫和漏水。
  • 悽危:淒涼而危險。
  • 裁詩:作詩。
  • 胡寧:何以,爲何。

翻譯

離家已有三日,夜晚停泊在蒼山磯。 擡頭仰望,月亮像瓦片一樣掛在天空,星星稀疏可見。 突然間,深黑色的雲層四合,周圍變得黯淡無光。 獨自一人感到異樣,起身穿上衣服。 長風帶着雷電,雨像天上的瓢潑一般。 各種聲音令人敬畏,彷彿孤舟隨時會被風吹走。 船頭不斷上下顛簸,知道是江水洶涌。 移動牀鋪避開裂縫和漏水,客人的心情變得更加淒涼和危險。 古人說行路難,這話確實不假。 心中悄然聚集了百般憂慮,對君王和父親的思念難以兩全。 作詩記錄所遭遇的一切,爲何不懷念歸家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旅途中遭遇風雨的情景,通過細膩的環境描寫和內心感受,展現了行路的艱辛和對家的思念。詩中「長風挾雷電,雨若天瓢揮」等句,生動地描繪了風雨的猛烈,而「孤眠覺有異,起坐披裳衣」則表現了詩人的孤獨和不安。結尾的「裁詩記所遭,胡寧不懷歸」更是深化了詩人對歸家的渴望和對旅途的無奈。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詩人程敏政的詩歌才華。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