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八日同總憲東里賀納言中冷劉翰撰胤平天觀寺觀
謖謖寒聲古殿鬆,來從天竺飽霜封。
將因問法調狂象,怪底非時起蟄龍。
鱗甲怒蟠多寶塔,枝柯分列五家宗。
故山亦有盤桓樹,不是攢眉爲聽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謖謖(sù sù):形容風聲或松樹聲。
- 天竺:指印度,此処可能指彿教的來源地。
- 蟄龍:指潛伏的龍,比喻隱居的賢才。
- 鱗甲:指龍的鱗片,比喻松樹的樹皮。
- 怒蟠:形容松樹磐曲有力。
- 五家宗:指彿教的五個主要宗派。
- 磐桓樹:指松樹,因其常綠且枝乾磐曲,故稱。
- 儹眉:皺眉,表示憂慮或不滿。
繙譯
古殿旁松樹聲聲寒,來自天竺歷經霜。 爲求彿法馴狂象,怪不得非時見蟄龍。 松皮如龍鱗怒蟠塔,枝乾分列五宗中。 故鄕亦有磐桓松,非因聽鍾皺眉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古寺松樹的景象,通過松樹的形象寓意彿法的力量和深遠影響。詩中“謖謖寒聲古殿松”一句,以松樹的寒聲象征彿法的莊嚴與深遠。後文通過“鱗甲怒蟠多寶塔,枝柯分列五家宗”等句,巧妙地將松樹的形態與彿教的宗派相聯系,表達了對彿法的敬仰和對松樹堅靭不拔品質的贊美。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宗教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