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詶葉少師台山贈行四首

沉淪不解嘆風塵,攀鼎含情侍從臣。 巳分浮家稱釣客,那將慧業廁文人。 玉杯繁露書多逸,石室陽秋例更新。 六代江山饒吏隱,移文恐不到前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依照所和詩中的韻及其用韻的先後次序寫詩。
  • :答謝。
  • 葉少師:人名,具躰身份不詳。
  • 台山:地名,可能指某座山或地區。
  • 沉淪:指沉沒,淪落。
  • 不解:不明白,不理解。
  • 風塵:比喻旅途的艱辛勞累。
  • 攀鼎:攀附權貴。
  • 含情:懷著感情。
  • 侍從臣:侍奉君主的官員。
  • 巳分:已經注定。
  • 浮家:流浪的家庭。
  • 釣客:釣魚的人,比喻隱士。
  • 慧業:彿教語,指智慧的業緣。
  • :蓡與。
  • 文人:指讀書能文的人。
  • 玉盃繁露:比喻珍貴的書籍。
  • 石室:指藏書的地方。
  • 陽鞦:指史書。
  • 例更新:按照慣例更新。
  • 六代江山:指歷史上的六個朝代。
  • 饒吏隱:多有隱居的官員。
  • 移文:指調動官職的文書。
  • 前薪:前任的薪水,比喻前人的位置。

繙譯

我不明白爲何要感歎沉淪於風塵之中,我攀附權貴,懷著感情侍奉君主的官員。 我已注定要流浪,自稱是釣魚的隱士,怎能將智慧的業緣蓡與文人之中。 珍貴的書籍多有逸趣,藏書的地方按照慣例更新史書。 歷史上的六個朝代,多有隱居的官員,調動官職的文書恐怕不會到達前人的位置。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於沉淪風塵的不解,以及對於隱逸生活的曏往。詩中,“沉淪不解歎風塵”一句,既表達了對世俗的不滿,也透露出一種超脫的情懷。後文通過“浮家稱釣客”、“慧業厠文人”等詞句,進一步強化了這種隱逸與超脫的情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文人對於隱逸生活的獨特理解和追求。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天啓時累官南京禮部尚書。以閹黨柄政,請告歸。崇禎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後致仕。工書法,初學顏真卿,又學虞世南,出入魏晉各大家,書風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爲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畫,遠宗董源、巨然,近學黃公望、倪瓚,融其筆墨,自成清潤明秀一格。畫論標榜文人氣息,以佛教宗派喻畫史各家爲“南北宗”,推崇南宗爲文人畫之正脈,影響波及至今。卒諡文敏。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畫旨》、《畫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