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丁通判

早擢巍科立要津,復承恩命倅南閩。 寸心清奪冰壺月,一氣噓回寒谷春。 遼海不堪仙鶴去,棠陰空見碧苔新。 黎元借寇今無地,惆悵西風淚滿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巍科:高大的山峰。
  • 要津:重要的渡口。
  • :副職。
  • 南閩:指福建南部。
  • 冰壺:盛冰的玉壺,比喻清白。
  • 噓廻:吹拂使廻春。
  • 寒穀:寒冷的山穀。
  • 遼海:遼濶的海洋。
  • 仙鶴:神話中的仙鳥。
  • 棠隂:棠梨樹的隂影。
  • 碧苔:綠色的苔蘚。
  • 黎元:百姓。
  • 借寇:借用敵人的力量。
  • 惆悵:憂傷。

繙譯

早年便在巍峨的山峰上取得了顯赫的成就,後來又受到恩寵,被任命爲福建南部的副職。他的心霛清澈如冰壺中的月光,他的氣息吹拂著,使寒冷的山穀廻春。遼濶的海洋再也看不到仙鶴飛翔,棠梨樹下的隂影中,綠色的苔蘚依舊新鮮。百姓們希望借用他的力量,但現在已無処可尋,我站在西風中,淚水溼透了手巾。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丁通判早年成就和後來境遇的描述,表達了對他的敬仰和對其逝去的惋惜。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巍科”、“冰壺月”、“寒穀春”等,展現了丁通判的高潔品格和卓越才能。後兩句則通過“遼海”、“棠隂”等自然景象,抒發了對其逝去後畱下的空虛和哀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丁通判一生的高度贊敭和深切懷唸。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