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司訓鄭先生啓善之任

萬里巴川育俊髦,一身許國不辭勞。 明朝無復聆清訓,今日休辭醉綠醪。 猿嘯溪頭驚客夢,山橫馬首助詩豪。 傳經絳帳應多暇,一曲瑤琴夜月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司訓:古代官名,負責教育事務。
  • 鄭先生啓善:人名,鄭啓善。
  • 巴川:地名,今四川省巴中市一帶。
  • 俊髦:英俊的年輕人。
  • 許國:爲國家獻身。
  • :聽。
  • 綠醪:綠色的美酒。
  • 猿歗:猿猴的叫聲。
  • 絳帳:紅色的帳篷,古代指講學的地方。
  • 瑤琴:美玉制成的琴,泛指精美的琴。

繙譯

在遙遠的巴川,你培育著英俊的年輕人, 全心全意爲國家服務,從不言苦。 明天我將不再能聽到你的教誨, 今天就不要推辤,讓我們共飲這綠色的美酒。 猿猴在谿頭叫聲驚醒了旅人的夢, 山巒橫亙在馬前,激發了詩人的豪情。 在傳授經典的紅色帳篷裡,你應該有很多空閑, 在夜晚高懸的明月下,彈奏一曲瑤琴。

賞析

這首詩是黃仲昭送別鄭啓善先生赴任的作品,表達了對鄭先生教育事業的贊美和對離別的不捨。詩中,“萬裡巴川育俊髦”描繪了鄭先生在巴川的教育成就,“一身許國不辤勞”則贊敭了他的奉獻精神。後兩句寫離別之情,通過“聆清訓”和“醉綠醪”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鄭先生教誨的珍惜和對未來無法再聽其教誨的遺憾。最後兩句則通過自然景象和音樂的描繪,寄托了對鄭先生未來生活的美好祝願。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