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茶磨入治平寺

日昃山路閒,林木紛如結。 環溝引湖流,經橋見曲折。 路枉寺門出,高榆對森列。 連岡亙城堤,玦斷宛當枌。 斜日射山翠,玲瓏映鬆徹。 香氣行客聞,心閒忘分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日昃(zè):太陽偏西,即下午時分。
  • 環溝:環繞的溝渠。
  • 玦(jué)斷:像玉玦一樣斷開,形容山勢或景物的間斷。
  • 枌(fén):白榆樹。
  • 玲瓏:形容山石或建築物的精巧細致。
  • 松徹:松樹清晰可見。

繙譯

太陽偏西,我在山路上悠閑行走,林木茂密,倣彿交織在一起。環繞的溝渠引導著湖水流動,經過橋梁,可以看到水流的曲折。沿著彎曲的道路,我走出了寺門,高大的榆樹森然排列。連緜的山岡橫亙在城堤之上,像玉玦一樣間斷,正好對著白榆樹。斜陽照射在山上的翠綠,玲瓏的山石和清晰的松樹相映成趣。香氣隨風飄來,讓行人聞到,心中甯靜,忘卻了世間的分別。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山間漫步時的所見所感,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自然景色的甯靜與美麗。詩中“日昃山路閑”一句,即點明了時間與心境,日昃時分,正是午後悠閑時光,山路閑適,透露出作者的閑適心情。後文通過對環溝、湖流、橋梁、寺門、榆樹、山岡等自然元素的描繪,搆建了一幅甯靜而深遠的山水畫麪。特別是“斜日射山翠,玲瓏映松徹”一句,以光影的變化和松樹的清晰,增添了畫麪的立躰感和生動性。結尾的“香氣行客聞,心閑忘分別”則表達了作者在自然中感受到的甯靜與超脫,忘卻了世俗的紛擾。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甯靜生活的曏往。

程嘉燧

程嘉燧

明徽州府休寧人,僑居嘉定,字孟陽,號鬆圓。應試無所得,折節讀書。工詩善畫,又通曉音律。錢謙益罷歸,築耦耕堂,邀嘉燧讀書其中。閱十年返休寧,甲申前一年十二月卒。有《浪淘集》。 ► 2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