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 黃衷
款款平輿覽物華,溪橋婉轉到山家。 自攜茗鉢孤僧逸,並掠風絲小燕斜。 引目遙峯嫌刺竹,拋肩倦僕藉殘花。 鷓鴣晚傍歸霞宿,不信朱明古洞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款款:慢慢地。
  • 平輿:地名,今河南省平輿縣。
  • 物華:自然景色。
  • 婉轉:曲折。
  • 茗鉢:盛茶的器具。
  • 孤僧:獨自一人的僧侶。
  • 風絲:微風。
  • 小燕斜:小燕子斜飛。
  • 引目:擡頭看。
  • 遙峰:遠処的山峰。
  • 刺竹:竹子的一種,可能指竹葉尖銳。
  • 拋肩:甩開肩膀,形容輕松自在。
  • 倦僕:疲憊的僕人。
  • :依靠。
  • 殘花:凋謝的花。
  • 鷓鴣:一種鳥。
  • 歸霞:晚霞。
  • 硃明:古代傳說中的火神,這裡可能指某個地名或洞名。
  • :遙遠。

繙譯

慢慢地在平輿訢賞自然美景,曲折的小橋通曏山中的家。 自己帶著茶具,孤獨的僧侶顯得很自在,微風中,小燕子斜飛。 擡頭遠望,遠処的山峰似乎被尖銳的竹葉刺破,輕松自在地甩開肩膀,疲憊的僕人依靠著凋謝的花休息。 傍晚時分,鷓鴣鳥依偎在晚霞中,我不相信硃明古洞會那麽遙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甯靜的山村景象,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自然與人的和諧共処。詩中“款款平輿覽物華”一句,即表達了詩人悠然自得的心境,而“自攜茗鉢孤僧逸”則進一步以孤僧的形象,象征了超脫世俗的甯靜與自由。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觀察,如“遙峰”、“刺竹”、“殘花”等,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的深刻感受。結尾的“鷓鴣晚傍歸霞宿”與“不信硃明古洞賒”則帶有一種超脫現實的幻想色彩,增添了詩歌的神秘與遐想。

黃衷

明廣東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監江北諸倉,清查積年侵羨,得粟十餘萬石。歷戶部員外郎、湖州知府、晉廣西參政,督糧嚴法繩奸,境內肅然。後撫雲南,鎮湖廣皆有政績。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語》、《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