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衙即事次韻

· 黃衷
薇花三對詔南秋,江閤歸心付四休。 明世也知能用短,至人曾道欲行柔。 青藜舊杖孤窗雨,黃木澄灣獨櫓舟。 眼底擁旌何所事,且看晴鵲屋山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薇花:一種植物,這裏指代秋天。
  • 詔南秋:詔,古代皇帝的命令或文告;南秋,指南方的秋天。
  • 江閤:江邊的樓閣。
  • 四休:指四處遊歷或四處休息。
  • 明世:明理的時代。
  • 至人:指道德修養達到最高境界的人。
  • 青藜舊杖:青藜,一種植物,這裏指代老人的柺杖;舊杖,指老柺杖。
  • 黃木澄灣:黃木,可能指某種樹木;澄灣,清澈的灣水。
  • 獨櫓舟:獨自划船。
  • 擁旌:手持旗幟,這裏可能指擔任某種職務或有所作爲。
  • 晴鵲屋山頭:晴天時,喜鵲在山頭的屋子上叫。

翻譯

秋天的薇花三次開放,我在江邊的樓閣中將歸心寄託於四處遊歷。 在這個明理的時代,人們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短處;道德修養至高的人曾說,要行事柔和。 在孤窗雨中,我拄着青藜製成的舊柺杖;在黃木環繞的清澈灣水中,我獨自划船。 眼前擔任職務的人在忙些什麼呢?我且看晴天時,喜鵲在山頭的屋子上歡叫。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秋天的薇花、江邊的樓閣、孤窗雨中的老人和獨自划船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閒適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事務的淡漠。詩中「明世也知能用短,至人曾道欲行柔」一句,既體現了詩人對時代智慧的認可,也表達了自己追求柔和處世的態度。結尾的「且看晴鵲屋山頭」則以一種超然物外的視角,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諧之美的欣賞。

黃衷

明廣東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監江北諸倉,清查積年侵羨,得粟十餘萬石。歷戶部員外郎、湖州知府、晉廣西參政,督糧嚴法繩奸,境內肅然。後撫雲南,鎮湖廣皆有政績。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語》、《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